喜得巴陵去,犹堪和郢歌。
秋兰被澧浦,木叶下沧波。
霄汉君恩远,江潭客梦多。
向来曾磬折,前席意如何。
【注】巴陵:今湖南岳阳市。郢歌:郢州(今湖北江陵)一带歌曲,这里指楚声。澧浦:水名,在今湖南省北部。沧波:沧浪之水,泛指大江。磬折:形容屈身下拜的样子。前席意:请坐的意思。
喜得巴陵去,犹堪和郢歌①。
秋兰被澧浦②,木叶下沧波③。
霄汉君恩远④,江潭客梦多⑤。
向来曾磬折⑥,前席意如何⑦。
赏析:
此诗为作者赴湖南途经岳阳时作,写与张助甫离别的感伤之情。
“喜得巴陵去,犹堪和郢歌。”开篇即点明自己赴任湖南的愉快心情。“巴陵”是古地名,即今湖南岳阳。张助甫即将离开此地前往湖南,诗人内心充满了喜悦。尽管要远离巴陵这片美丽的土地,但诗人仍然能够唱出楚国的歌曲。这里的“郢歌”指的是楚地的歌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和对楚国文化的热爱。
“秋兰被澧浦,木叶下沧波。”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巴陵所见的美丽景色。秋天里,兰花盛开在澧浦边,木叶飘落在沧浪的大水上。这些自然景观给诗人带来了愉悦的感受。诗人用“秋兰”来形容澧浦边的兰花,用“木叶”来描绘沧浪之水的落叶。这里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巴陵的自然风光,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霄汉君恩远,江潭客梦多。”然而,诗人的心情并没有因为眼前的美景而完全放松下来。他想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想到了远方的君王。在这里,“霄汉”指的是天空,“江潭”则是指洞庭湖。“君恩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君王的忠诚和敬仰;“客梦多”则暗示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思念之情。这里的“霄汉”和“江潭”都象征着诗人的心境,既有着对国家的责任感,又有着对个人命运的担忧和思考。
“向来曾磬折,前席意如何。”最后一句,诗人回到了两人相识的情景。“磬折”原意为击磬行礼时的跪伏姿态,这里引申为屈身下拜的意思。“前席意如何”则是询问对方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是否已经实现。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不安。这里的“前席意”指的是两人之间的友情和信任,而“磬折”则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重要性。
这首诗通过对巴陵美景和诗人心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国家的责任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全诗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