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室隐茅茨,清斋缮性时。
教曾黄石许,心果白鸥知。
习睡憎便腹,谈诗畏解颐。
悠然怀二子,风雅得吾师。

【注释】

丈室:对佛寺的尊称。隐茅茨:隐居在茅草屋中。

清斋:清净斋戒,修习道法。缮性时:修养性情之时。

教曾:传授。黄石许,指汉末张良受黄石公三卷书而辅佐汉高祖之事。黄石公是西汉初年人。

心果:心如其果。白鸥:比喻隐士。

习睡憎便腹,谈诗畏解颐:睡觉的时候不喜欢肚子胀气,谈诗的时候害怕笑出声来。

悠然怀二子:悠闲自得地想念着你们两位儿子。

风雅得吾师:受到你们二位贤德的师傅的影响。

【赏析】

此为一首七律,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和二儿子与僧人的交往过程,表达了自己与佛徒们交往的愉快心情以及对佛理、佛法的崇敬之情。全诗以写景为主,以抒情为辅,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首联“丈室隐茅茨,清斋缮性时。”开篇即点明地点和时间。丈室,是对佛寺的尊称。茅茨,用茅草盖成的屋顶,这里指佛寺。清斋,清净斋戒,修习道法。缮性,修养性情。诗人在佛寺中隐居,过着清静的生活,修习道法。

颔联“教曾黄石许,心果白鸥知。”承上启下,承接前两句的内容。黄石公是西汉初年的隐士,他传授给张良黄石三卷兵书,使张良成为一代枭雄。此处暗含佛家禅宗的顿悟之说,认为顿悟就是从内心深处直接觉悟,不需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也不需要任何修行过程。

颈联“习睡憎便腹,谈诗畏解颐。”这两句诗写出了佛徒们的生活状态。他们不拘于世俗的生活方式,喜欢在寺庙里闲适地生活。睡觉时也不怕肚子胀,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佛家的修行方式。他们谈论诗歌时也不怕笑出声来,因为他们知道这是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的方式。

尾联“悠然怀二子,风雅得吾师。”这是全诗的结尾,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诗人怀念两位儿子,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他们的启发和影响,成为了一位有风雅之气的人。这也体现了佛家禅宗的思想——一切皆有可能,只要用心去领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佛寺生活的描绘和对佛门弟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佛法的崇敬和对佛徒们的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