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见自性,趺坐已多年。
桐帽钟陵月,茶垆白乳泉。
谈经参涧鹿,裁衲学溪田。
乞法君何去,祇园即是禅。

诗句释义

1 山中见自性,趺坐已多年:在山中见到自己的本性,已经长时间静坐。

  1. 桐帽钟陵月,茶垆白乳泉:戴着桐木帽子,坐在钟陵的月亮之下品茶,茶炉旁放着清澈的白乳泉水。
  2. 谈经参涧鹿,裁衲学溪田:谈论佛法时,如同山林间的野鹿;裁剪袈裟时,仿效溪边的农田。
  3. 乞法君何去,祇园即是禅:你向佛陀求教何去何从?祇园就是修行禅宗的地方。

译文

山中见到自己的本性,静坐已经好几年了。
头戴桐木帽子,坐在钟陵的月光下品茶,茶炉旁边是清澈的白乳泉水。
谈论佛法时,仿佛山林中的鹿一样灵动自然;裁剪布料时,像学习溪边田地的耕种一样熟练自如。
你向我求教去哪里好?祇园就是修习禅宗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山中修行者的生活画面,表现了修行者对于自我本性的认识和对佛法的探求。诗中“山中见自性”表达了修行者在山间静坐多年,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本性,这里的“本性”指的是佛性或真我。而“祗园即是禅”则表达了修行者追求的终极目标——禅宗的修行方法,即通过禅定来体悟真理和达到心灵的平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修行者的内在世界和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