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官邗上别,垂老蓟门看。
印绶南明色,衣裘北道寒。
掖垣疲执戟,郡阁庆弹冠。
他日书相及,惟应问钓竿。
【注释】
都下逢熊处州却送还郡:都城之下遇到同僚处州,他送我回故乡。
垂老蓟门看:年迈了在蓟门(今北京一带)观看。
印绶南明色:印章是南方的颜色,指代自己的官职。
衣裘北道寒:衣服是北方的颜色,指代自己的身份地位。
掖垣:宫禁。
执戟:古代皇宫卫官的装束。
郡阁:郡太守办公的地方。
弹冠:弹去冠上尘埃,指升官。
钓竿:指隐居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初夏,作者时任太常少卿兼国子祭酒。诗中描写了诗人与同僚别后的情景。
首联:“都下逢熊处州却送还郡” 意思是:京都洛阳遇见熊处士,却送我回到京城任所。“熊处士”,即熊朋来。当时熊朋来任南京留守司判官。《宋史》本传载其为“性高洁,有气节,人称‘处士’”。此句表明友人的高尚品格和对友情的重视。
颔联:“垂老蓟门看” 意思是:年纪老了在蓟门(今北京)观看。 “蓟门”,指燕京。“垂老”,指年纪已高。这里说,诗人已经垂垂老矣,现在只能在京城里看一看了。这两句写朋友送别的情景,突出了诗人的感伤之情。
颈联:“印绶南明色,衣裘北道寒” 意思是:印章是南方的颜色,衣服是北方的颜色。“南明”指的是南方,“北道”指的是北方。“衣裘”,泛指服装。这里用“南明”和“北道”对比映衬,写出了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用“衣裘”与“印绶”对比衬托,写出了自己生活处境的不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
尾联:“掖垣疲执戟,郡阁庆弹冠”意思是:宫禁里疲倦地拿着戟,郡府里高兴地弹着冠。“掖垣”,指宫中的宫门。“执戟”,原指持戟侍卫,后来也指担任武官或军职。“郡阁”,指太守的官邸。“弹冠”,《史记·汲郑列传》载,主父偃事武帝时曾说:“吾数被黜,待罪匈奴间,赖天黑风起。”因谓公孙弘曰:“吾数被议以诽谤,待命金马门,终不能复有所更张。怀欲捐之久矣。曩者朝歌东屠两薄尉相与谋曰:‘始出系家室诸发,幸得毋族灭乃免。’诚以吾世方蒙宠,故不即死。今既以不用身受大罪,请从君死耳。”公孙弘曰:“诺。”于是二人相与持敝衣冠造门下谒弘。弘大惊曰:“若儿等何敢犯禁!”二客出曰:“是尚何敢?尚何敢?”遂死。“弹冠”指仕途得意的样子。这里用典表明诗人对仕途的留恋。
全诗抒发了诗人晚年归隐的心情。诗中所写皆实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深沉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