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已北辕去,鼎犹南渡移。
黄龙思痛饮,白马哭班师。
日晕丹心贯,山荒碧血滋。
鸣呼千古恨,扶杖读残碑。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岳鄂王的《岳鄂王墓》。诗中通过描绘岳鄂王的墓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岳飞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壮烈牺牲的惋惜之情。
岳鄂王即南宋抗金名将岳飞(1103-1142),他以忠诚和勇敢著称,曾率领宋军在战场上大败金兵,为国家赢得了荣誉。然而,最终因朝廷奸臣的陷害而被害身亡。他的墓地位于今天的湖南岳阳市。
以下是诗句及译文:
族已北辕去,鼎犹南渡移。
注释:家族的人已经向北驾车离去,我的宝鼎却还向南渡过河流迁移。
赏析:这里的“族”可能是指岳飞的家族成员们,他们跟随岳飞一起北上,而岳飞的宝鼎则象征着他的忠诚和信仰。这里用“北辕去”和“南渡移”分别表示了家族成员们离开的方向和自己的命运,展现了一种悲壮的氛围。黄龙思痛饮,白马哭班师。
注释:黄龙想痛饮美酒,白马哭泣着告别了战场。
赏析:这里描述了岳飞对胜利的渴望以及战后的情感。黄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吉祥和喜庆;而白马则常常与英勇和忠义联系在一起。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岳飞对于胜利的喜悦以及对战争结束的不舍。日晕丹心贯,山荒碧血滋。
注释:太阳的光芒晕染开来,如同丹心一样贯通天地;山峦荒芜,鲜血滋润大地。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战争过后的景象,阳光照耀下的大地显得生机勃勃,但同时也暗示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损失。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以及对和平的向往。鸣呼千古恨,扶杖读残碑。
注释:我感叹这千古的遗憾,拿着拐杖阅读着残破的石碑。
赏析: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岳飞的深深怀念,他手持残破的石碑,仿佛在寻找着曾经的历史痕迹,同时也在感叹那些无法挽回的损失。这里的“扶杖”和“残碑”都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整首诗通过对岳鄂王墓地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其英勇牺牲的敬佩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