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河渐没见长空,海上鸡鸣日已红。
地涌千峰元气里,天连诸水大荒中。
云边乍听罗浮凤,曙后偏惊碣石鸿。
便欲乘风到银阙,扶桑东望思何穷。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明河渐没见长空,海上鸡鸣日已红。

  • 明河:此处指银河,古人称黄河为“大河”,故称。
  • 渐没:逐渐消失。
  • 见长空:看向广阔的天空。
  • 海上鸡鸣日已红:在海上听到鸡叫时看到太阳已经红透了。

2. 地涌千峰元气里,天连诸水大荒中。

  • 地涌千峰:地面像山一样隆起。
  • 元气:这里指的是自然界的灵气。
  • 天连诸水:天空和众多河流相连。
  • 大荒中:广大的荒野之中。

3. 云边乍听罗浮凤,曙后偏惊碣石鸿。

  • 乍听:突然听见。
  • 罗浮凤:传说中罗浮山有凤凰出现。
  • 碣石鸿:传说中碣石山上有大雁南飞。

4. 便欲乘风到银阙,扶桑东望思何穷。

  • 银阙:天上的宫殿,常用来形容仙境。
  • 扶桑:神话中的树木,东方的象征。
  • 东望:向东望去。
  • 思何穷:思绪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大科峰观看日出的壮丽景色及由此引发的遐想。首句通过“明河渐没”展现了日出时分银河开始消失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次句“海上鸡鸣日已红”则以海上的鸡鸣声衬托出日出的壮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地涌千峰元气里,天连诸水大荒中”展现了一幅大自然的壮美画卷,大地如山脉般崛起,天地之间连接着无数河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三、四句分别以“云边乍听罗浮凤,曙后偏惊碣石鸿”和“便欲乘风到银阙,扶桑东望思何穷”来表达诗人的感受。这里的“罗浮凤”与“碣石鸿”都是传说中的生物或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些神秘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情感抒发,他渴望乘风直上九天,去探寻那些遥不可及的仙境,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整首诗既展示了自然的壮丽,又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