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口青枫夕照迟,天涯飘泊更何之。
船迎张翰因同载,笛遇王猷更一吹。
渔父每从醒客问,海翁今谢白鸥疑。
十年已共江潭远,岂傍啼猿怨竹枝。

浦口青枫夕照迟,天涯飘泊更何之。

船迎张翰因同载,笛遇王猷更一吹。

渔父每从醒客问,海翁今谢白鸥疑。

十年已共江潭远,岂傍啼猿怨竹枝。

注释:浦口青枫:浦口的青枫树映照着夕阳。天涯飘泊:漂泊在天涯。更何之:又去哪里呢?船迎张翰:我乘船时,张翰曾和我一起乘坐。因同载:就和我共同乘坐。笛遇王猷更一吹:我吹的笛子遇到了王猷,他让我再吹一次。渔父:捕鱼的人。醒客:清醒的人。海翁:像海一样广阔的胸怀。谢白鸥疑:像海一样广阔的胸怀感谢白鸥。十年:十二年。江潭:指长江和汉水交汇的地方,即今天的武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句“浦口青枫夕照迟”,描绘了夕阳下,浦口的青枫树显得格外美丽。诗人用“夕照迟”来表现时间的流逝,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时光的珍惜。

第二句“天涯飘泊更何之”,直接点题,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无奈与寂寞。这里“更何之”可以理解为“又去哪里呢?”也可以理解为“为何要漂泊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困惑。

第三、四句“船迎张翰因同载,笛遇王猷更一吹”,引用了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张翰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他曾因为秋风起,想起了故乡的鲈鱼脍而辞官归家。这里的“船迎”可以理解为诗人乘船时,张翰也曾和他一同乘坐。王猷则是一个善于欣赏自然美的人,他的笛声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甚至让人为之动容。这里“王猷更一吹”可以理解为诗人听到笛声时的感动。这两个典故都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五、六句“渔父每从醒客问,海翁今谢白鸥疑”,继续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渔父和海翁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渔父善于捕鱼,海翁则有着宽广的胸怀。这里的“醒客”可以理解为清醒的人或者智者。他们经常向这些有智慧的人提问或者请教问题。而诗人则像海一样宽广地接受着他们的教诲,甚至有些许的感激。这个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对于智慧的尊重。

最后两句“十年已共江潭远,岂傍啼猿怨竹枝”,则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这里的“江潭”是指长江和汉水交汇的地方,也就是现在的武汉。诗人通过这个地点来象征自己的人生经历。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和希望。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那些经历过风雨洗礼的人一样,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不被困难所打倒。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它既是一种自我反思和感悟,也是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