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帆已过郁洲台,风急惊沙落雁哀。
万里独怜难判袂,三江犹得共衔杯。
西陵涛起思康乐,南国书归念大雷。
弟妹分岐贫更苦,客轺今去几时回。
发华亭,经过灵洲,再至三水,和弟弟钧谟猷分别。
片帆已过郁洲台,风急惊沙落雁哀。
在万里之外,我独自怜惜难分的手帕,三江之水犹得共饮美酒。
西陵涛起思康乐,南国书归念大雷。
弟弟妹妹分离在岐路,贫困更苦,客行至今未还。
注释:
- 发华亭,经过灵洲,再至三水,和弟弟钧谟猷分别。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明地点是“华亭”,并交待了此行的目的——与弟弟钧谟猷别。颔联写别时的情景。一叶孤舟,在狂风怒涛中,飘摇向前;船篷上溅起的浪花,打在岸上的沙土上,发出响声,好似悲鸟的鸣叫声。这两句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情。西陵(今安徽巢县西北)一带的波涛汹涌澎湃,正如《世说新语·文学》中所说的:“康乐公赴洛道绝,过江至石头,西顾曰:‘逝将焉如?’”这里的“康乐公”指的是谢灵运。“康乐”即指谢灵运。他在这里作《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句用此典,既表达了离别时的感慨,又暗指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南国书归念大雷”,意思是说弟弟从南边寄来书信,让我思念着家乡的大雷(今安徽望江县东北)方言。“大雷”是当时一个地名,也是作者家乡的一个地名。这里用“思”字表达出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 片帆已过郁洲台,风急惊沙落雁哀。
【赏析】
这是写海上行船情景。“片帆已过郁洲台”,意思是说一片孤帆已驶过了郁洲台。“郁洲台”,位于浙江温州市境内,是一处风景名胜。“风急惊沙落雁哀”,意思是说一阵疾风使惊沙飞扬,大雁悲鸣而飞。这两句用动衬静,以声衬寂,渲染出海行途中的凄清气氛,为下句写离愁作了铺垫。
- 万里独怜难判袂,三江犹得共衔杯。
【赏析】
这是写海上行船情景。“万里独怜难判袂”,意思是说万里海途,我独身一人,只能怜惜难以裁断的衣襟。“判袂”,指分袂,意为分手。“三江犹得共衔杯”,意思是说尽管三江相隔,但仍然能够共饮一杯美酒。“三江”,泛指南方长江、珠江及钱塘江等。这三江相连,所以说仍能共饮一杯美酒。这两句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既表现了海上行船的艰难,也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
- 西陵涛起思康乐,南国书归念大雷。
【赏析】
这是写海上行船情景。“西陵涛起”,意思是说西边的陵州(今四川广元市北)的潮汛来了。“思康乐”,意思是说想起谢灵运的诗《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想到谢灵运写的《人若耶溪》这首诗,使我想起了他的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谢灵运是东晋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他在游览山水时,常写一些描写山川景物的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有《登池上楼》、《初往新安至桐庐口》、《游山》等诗。《入若耶溪》是其中的一篇。“南国书归念大雷”,“南国”代指南方,指作者所在地。“大雷”,指当时的一个地名,在今安徽望江县东北。“念大雷”,意思是说想念那个叫大雷的地方。“大雷”是作者家乡的地名。这两句用典,既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暗指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 弟妹分岐贫更苦,客轺今去几时回。
【赏析】
这是写海上行船情景。“弟妹分岐贫更苦”,意思是说弟弟妹妹要分手了,更加痛苦地过着贫穷的生活;我则乘坐驿车远行,现在又要离开他们了。“客轺”,指使者所乘坐的车。“几时回”,意思是问何时返回。这两句用动衬静,以声衬寂,既表现了海上行船的艰难,也表现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