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来十日饮河滨,淮蔡城边气色新。
把袂未消千里雪,开尊先散万家春。
嵩山杳霭连王屋,洛水萦回带孟津。
百尺高台君试望,中原鞭弭更何人。
徐子与春日表台宴集得春字
赏析古诗中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交织
- 诗句原文与解析
- 徐子与春日表台宴集得春字
- 客来十日饮河滨,淮蔡城边气色新。
- 把袂未消千里雪,开尊先散万家春。
- 嵩山杳霭连王屋,洛水萦回带孟津。
- 百尺高台君试望,中原鞭弭更何人。
- 译文与注释
- 徐子与春日表台宴集得春字:在春天的宴会上,徐子用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 客来十日饮河滨,淮蔡城边气色新:宾客十天的聚集,在淮蔡城的河边畅饮,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焕然一新。
- 把袂未消千里雪,开尊先散万家春:袖子还未挥洒完那千里飘落的雪花,酒杯就已经先被大家共享了这满园春光。
- 嵩山杳霭连王屋,洛水萦回带孟津:嵩山云雾缭绕,如同王屋山一般神秘;洛河环绕洛阳,如同孟津渡口一样宁静。
- 百尺高台君试望,中原鞭弭更何人:站在高高的台上,徐子尝试着眺望远方,但发现无人能像他一样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 诗词赏析
- 徐子用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
- 诗中通过对淮蔡城河边的描绘,传达出春天的气息焕然一新的主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 诗中运用比喻手法,将嵩山云雾、洛河环绕洛阳等地的自然景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 诗中通过表达自己的孤独感,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 创作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是徐子与朋友一起在春季举行的宴会上所作。
- 当时正值春天,徐子邀请了多位文人雅士来到淮蔡城边的河边进行聚会。
- 在宴会上,徐子即兴赋诗,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自己的感慨之情融入其中。
-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
-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题,通过描绘淮蔡城边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徐子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怀。
- 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 历史影响与流传
- 这首诗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后人对这首诗进行了传抄和改编。
- 这首诗不仅在国内受到喜爱,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首诗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