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马移尊问草堂,茂陵秋色正苍苍。
城头笛起关山月,槛外砧飞汉苑霜。
多病更堪羁思苦,清欢其奈鬓丝长。
芸台水部能来往,倦客浑忘在异乡。
【注释】
病中曾缮部携酒同黎秘书夜过得长字:在病中我曾缮修过朝廷的官署,与黎秘书一起饮酒到深夜(过长字)
并马移尊问草堂,茂陵秋色正苍苍:两人骑马并排行,把酒杯移到面前,去问候草堂的主人(茂陵指汉文帝刘恒,这里是借指诗人自己的故乡),茂陵的秋色正苍苍。
城头笛起关山月,槛外砧飞汉苑霜:城头上吹起了关塞上的悠远笛声,窗外传来了汉宫里的砧声,仿佛是飘落的汉苑霜。
多病更堪羁思苦,清欢其奈鬓丝长:我身体有病,更难以承受思念的痛苦,清闲的欢乐也无可奈何地忍受着岁月的增长(羁思苦:羁旅愁思苦)。
芸台水部能来往,倦客浑忘在异乡:你和我的交情深厚,像芸台、水部两州一样,能够互相往来,我这个游子,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异乡。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因病滞留异乡,与好友黎秘书共饮至深夜,又相约明晚再会。次日清晨,两人骑马来到友人的住所。门前,秋风萧瑟;窗前,寒砧断续。面对凄清秋景,诗人不禁感慨系之。于是写了这组送别诗。
第一首写二人夜饮的情景,第二首写秋日登高望远的所见所感。从全诗来看,诗人的思绪是围绕着“羁思”展开的。
诗一开篇便点出“病中”,接着写二人携酒同饮直到夜深。“携”字下得更有分量,因为“醉”才“携”,所以“携”字就不仅仅是动作,而是情感的投射。而“夜”字则写出了诗人与朋友相聚的不易,也暗示了诗人因疾病而无法享受天伦之乐。然而,在如此沉重的心情之下,他们却仍能找到乐趣,共同畅饮,可见友情之深。
“并马移尊问草堂”二句,描绘出一幅秋天夜晚的画面。诗人与朋友并肩而行,将酒樽移向前方,以表达对朋友的敬意和关心。同时,他们还在询问草堂主人的情况。这里的“草堂”很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家乡,也可能是朋友的故乡。
“城头笛起关山月”,这句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城头吹响了悠扬的笛声,关山之间升起一轮明月。这里的“关山”可能是指远方的山水,也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而“关山月”则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
“槛外砧飞汉苑霜”二句,进一步描绘了秋日夜晚的景象。窗外传来了砧声,仿佛是汉宫里正在下霜。这里的“汉苑”可能是指汉朝的宫殿,也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皇宫。而“汉苑霜”则给人一种冷清、凄凉的感觉,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无助。
第三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诗人因病滞留异乡,无法回到故乡,也无法享受家庭的温暖。而友人却在遥远的他乡与他重逢,这让他深感欣慰和感激。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感受到了岁月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最后两句更是直接表达了他的感慨之情:“芸台水部能来往,倦客浑忘在异乡。”这句话中的“芸台水部”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两个著名地方官员——芸台县令和水部尚书。这两个人都是才华横溢、受人敬仰的官员,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值得称道的。而“倦客”则是指那些厌倦世俗生活、追求自由的人。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倦客”,表达了他对仕途的厌倦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诗人的情感也是真挚而深沉的,让人感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