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从频年奉柏梁,西风暂得过鲈乡。
出关偶作吴洲客,负弩争迎汉署郎。
山下清溪通夕照,城边白苎散秋凉。
輶轩归上江淮奏,愿遣材官事朔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范职方的送行诗。范职方即将前往吴中(今江苏苏州一带)担任官职。全诗共八句,每句七字,押韵工整。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联:侍从频年奉柏梁,西风暂得过鲈乡。

  • 侍从频年奉柏梁:这句指的是李白在宫中担任翰林学士期间,经常奉命起草诏书,因此“侍从”是指他的职责。”柏梁”通常指的是宫廷中的一个建筑,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供皇帝起草诏书的场所。
  • 西风暂得过鲈乡:这里的”鲈乡”指的是家乡,因为李白以写诗著称,而鲈鱼是江南的特产,所以此处暗示了李白对于离开家乡、去往江南的心情。”西风”则是指秋风,秋天的风常常与思乡之情相联系。

第二联:出关偶作吴洲客,负弩争迎汉署郎。

  • 出关偶作吴洲客:这句描述的是李白离开长安(当时称“关”),来到吴地(指苏州)的情景。”出关”指的是离开京城长安,”吴洲”则是吴地的别称,可能是苏州或者杭州等地。
  • 负弩争迎汉署郎:这里的”汉署郎”指的是古代汉朝时期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负弩”则是指背着弓箭。这句表达了李白被当地人视为外来者,需要他们用箭来迎接的情景。

第三联:山下清溪通夕照,城边白苎散秋凉。

  • 山下清溪通夕照:这两句描绘了山脚下清澈的溪水和夕阳的景象。”清溪”指的是山间的小溪,”夕照”指的是太阳落山时的景象。
  • 城边白苎散秋凉:这里提到的”白苎”是一种植物,即苎麻,而”散秋凉”则形容了这种植物在秋季的凉爽感觉。这句可能描绘了诗人走在城市边缘,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和自然之美。

第四联:輶轩归上江淮奏,愿遣材官事朔方。

  • 輶轩归上江淮奏:这里的“輶轩”指的是使者乘坐的轻便车子,”江淮”泛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地区。”奏”可能是指奏章、报告等文书,这里可能是说使者将向朝廷汇报江南的情况。
  • 愿遣材官事朔方:这里的“朔方”指的是北方边疆地区,”材官”可能是指有武艺的人才,”事朔方”则意味着为边疆服务。这句表明李白希望派遣有能力的人才去北方边疆效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到江南任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豪放不羁和对国家边疆的关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既描绘了江南的自然美景,又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