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一苇果谁功,海内名儒更有公。
皓首诗书齐祭酒,白衣岩穴汉司空。
入门看竹家家雨,临涧听松日日风。
谁谓俗尘俱不染,翛然唯许此心同。

【解析】

题中要求翻译全诗,首先应该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一:江门一苇果谁功,海内名儒更有公。

其二:皓首诗书齐祭酒,白衣岩穴汉司空。

其三:入门看竹家家雨,临涧听松日日风。

其四:谁谓俗尘俱不染,翛然唯许此心同。

译文:

其一、江边小舟靠岸的功劳是谁?是海内有名的儒生公。

其二、白发苍苍的他与年轻的祭酒齐名。

其三、进门看满院的竹子都是雨点,临涧听松林中时时传来风声。

其四、谁说世俗的尘埃都不沾染,只有我心与天地同在。

赏析:

第一首,开头两句写自己乘船来到江门前,江门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江门”指江边的门户,这里泛指江边的码头,也指江门县城。诗人乘船来到这里,感到十分惊奇。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江门的美景令人赞叹,不知是谁之功。“谁功”即“谁之功”,是问句,表示反问的语气。“海内名儒更有公。”这句的意思是说,海内有名的儒生还有一位就是诗人自己。“公”在这里是尊称,指沈汝渊。沈汝渊(1075年~?),字叔明,北宋时人,官至礼部尚书,以清节自守,有《清白堂集》。

第二首,开头两句写自己虽已白发苍苍,但还像年轻的张良一样与年轻时候的祭酒齐名。这里的“公”指的是张良,他是西汉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张良年轻时曾拜黄石公为师学习兵法,后来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立下不少战功。张良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这里用“公”来称颂自己,说明自己仍保持着年轻时的雄心壮志。“白衣岩穴汉司空。”这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已白发苍苍,却仍像年轻时的汉代司空一样隐居在山洞里。“白衣”即“白衣隐者”。东汉末年的隐士郑子真因穿白色衣服而得名。据《后汉书·逸民传》记载,郑子真的居所四周都是深山老林,很少有人能到那里去。他经常在山上采药,过着清苦的生活。这里用“白衣”来称颂自己隐居生活之简朴。“汉司空”是指汉代司空张堪,他曾任蜀郡太守,治理荒僻之地很有成效,后辞官归乡,过上隐居生活。这里用以比喻自己隐居生活的恬静。

第三首,开头两句写自己进家门后看到的满院竹子都滴着雨水。“进门看竹”意思是说自己刚进门就看到院子里满是竹子。“家家雨”是指院子中的每户人家都在下雨。“日日风”是指院子里的竹林每天都吹着风。“雨”在这里指下雨,“风”是指风吹动竹子的声音。“雨”和“风”两个字连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雨打风吹的景象。

第四首,开头两句写自己进入庭院后所看到的景象。“入门看竹家家雨”,意思是说,走进自己的庭院看到每家每户都在下雨。“雨”在这里指下雨,“雨”和“风”连在一起,形象地描绘了雨打风吹的景象。“临涧听松日日风”,意思是说,走进庭院听到的是阵阵风吹过树林发出的风声。这里的“风”,既是指风吹动松树的声音,又是指风吹动竹林发出的声音。“风”和“雨”连在一起,形象地描绘出风打雨淋的景象。

最后两句写自己认为世俗的尘埃都已洗脱干净,只有自己的内心与天地同在。“谁谓俗尘俱不染”,意思是说,谁能说世俗的尘埃都没有被玷污呢?作者用反问的语气强调了自己对世俗的蔑视和鄙夷。“翛然唯许此心同”意思是说,只有我的这颗心与天地万物同在。“翛然”是指自由自在的样子,形容心境非常宁静、闲适。“唯”是只有的意思。“许”是允许的意思。“心同”指心境与自然万物相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