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归耕历下田,门生多是石渠贤。
儒林经术推师授,宪府声华借使权。
登阁涛飞沧海雪,挥毫霞起赤城天。
飘零赋客频收召,行见甘泉侍从年。
【注释】
李于鳞:名植,字子于,号于鳞,明人,有《东湖集》。
补浙宪:指代李植的官职。
徐使君:徐渭(1521-1593),明人,有《南园诗集》。
石渠、石渠阁:汉代藏书之所。这里指李植在山东学道时,受业于石渠阁。
声华:声誉和风采。这里指李植担任浙江布政使时的风采。
沧海雪:指海中飞雪的景致。此处借指李植的才华与学问。
赤城天:赤城山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在今浙江省武义县境内。这里指李植的才气如同山一样高耸入云。
飘零:漂泊不定。这里是说李植一生奔波,四处为官。
甘泉:汉武帝所建的宫苑,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县东南。这里比喻李植将来会像汉武帝那样得到皇帝的赏识。侍从年:即侍从天子,这里指李植将来会成为皇上的大臣。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以李植的生平经历,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首联“十载归耕历下田,门生多是石渠贤”。意思是说李植已经归隐十年,他在历下的田地里耕作,他的弟子都是石渠阁的学生。这里的“十载”指的是李植归耕以来的十年时间,而“门生”则是指他那些在石头渠阁学习过的学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经过十年的努力,李植终于回到了他的家乡,过着隐居的生活。而在他的门下,有很多都是曾经在石渠阁求学过的学子们。
颔联“儒林经术推师授,宪府声华借使权”。“儒林经术”指的是儒家的经典学问,而“宪府”则是一种官职的名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植是一位精通儒家经典的学者,他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传承了这些经典学问;同时,他在担任御史的时候,也展现出了他出色的才能和风采。这里的“经术”和“声华”都是形容李植的才能和地位。
颈联“登阁涛飞沧海雪,挥毫霞起赤城天”。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植登上了阁楼,看到了大海中的涛浪翻滚;而他挥笔作诗时,却如同太阳初升时的霞光一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里的“阁”指的是阁楼,而“涛”、“雪”、“霞”、“赤城天”则都是形容景色的词语。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植站在阁楼之上,可以俯瞰整个大海;而他书写时,却又仿佛是在描绘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这里的“阁”和“霞”都是形容景色的词语。
尾联“飘零赋客频收召,行见甘泉侍从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李植作为一个漂泊不定的诗人,经常被人们招揽到各地去;而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能够侍奉天子的大臣,成为朝廷中的一员。这里的“飘零”指的是李植的身世和经历;而“赋客”则是指那些擅长写诗的文人;“甘泉”则是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李植曾经是一个四处漂泊的诗人;而当他未来成为朝廷中的大臣时,必定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和崇拜。这里的“飘零”和“甘泉”都是形容李植的身份和地位。整首诗的意思是说,李植是一个精通儒学、才华横溢的人;而在他未来的仕途中,必定会有一个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