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北去拥双旌,受诏新屯细柳营。
骠骑暂劳平虏策,楼船曾识伏波名。
三边烽燧先飞檄,万里风云独请缨。
司马斋中推第一,穰苴门户世谈兵。

解析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翩翩北去拥双旌”:这句描绘了总戎戚的出征状态。这里的“双旌”指的是旗,通常在古代战争中,军队行进或驻扎时会挥舞旗帜,这里强调的是戚的总戎身披战袍,威武地向北行进的情景。
  • 译文:戚总戎身着军装,威风凛凛地向北行进。
  1. “受诏新屯细柳营”:这句话讲述了戚总戎接到新的任务后,开始驻扎在新建立的营地。这里的“细柳营”可能是指一个特定的地点,历史上著名的汉景帝时期,周亚夫以细柳营为据点,成功抵御了敌军的进攻。
  • 译文:戚总戎接到命令,在新建立的细柳营中开始驻守。
  1. “骠骑暂劳平虏策”:描述了戚总戎在战场上暂时执行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这里的“骠骑”是古代对高级将领的称呼,而“平虏策”则意味着平定敌寇的策略。
  • 译文:戚总戎暂时执行的是平虏的策略,显示出他在战场上的英勇。
  1. “楼船曾识伏波名”:这句话提到了戚总戎曾经参与的军事行动,以及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这里的“伏波”指的是西汉时期的马援,因其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而被尊称为伏波将军。
  • 译文:戚总戎参与过楼船之战,那是一次著名的军事活动。
  1. “三边烽燧先飞檄”:描述了戚总戎在边疆地区采取的防御措施,以及这些行为导致的情况。这里的“三边”通常指中国的西部、北部和东部边疆。“烽燧”是一种古老的边防报警装置,当边境有异常时会点燃烟火报警。
  • 译文:戚总戎采取的防御措施使得边境的烽火信号提前被点燃,显示出他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1. “万里风云独请缨”:这句话表达了戚总戎的雄心壮志,他在面对国家大事时,愿意挺身而出,承担起责任。
  • 译文:即使身处万里之遥,戚总戎也渴望承担起国家的重任,展现出他的豪情壮志。
  1. “司马斋中推第一”:这表示戚总戎在朝中的地位很高,受到众人的推崇。这里的“司马”可能是对戚总戎的尊称。
  • 译文:在朝廷中,戚总戎的地位非常高,受到了大家的推崇。
  1. “穰苴门户世谈兵”:提到了戚总戎的家庭背景和个人成就,以及他在军事上的成就。这里的“穰苴”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军事家,而“门户”则表示家族或世代。
  • 译文:从家族背景来看,戚总戎在军事上有很高的造诣,成为了人们讨论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富有层次的描述,展现了戚总戎的英勇形象和高尚品质。诗中运用了许多历史典故和成语,如“细柳营”、“伏波将军”等,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是一首优秀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