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草归来未白头,隐居何处是菟裘。
山移华岳攒花出,水学巴江作字流。
曲磴云边盘鸟道,飞滩屋下引龙湫。
辟疆不厌留伧父,春入西园一度游。
【解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全诗从“山、水”二句,写到“曲磴、飞滩”二句,再写到“西园”一句,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语言平实自然,清新明快;想象丰富,富有诗意。前四句描绘了吴地的自然景观:山势奇伟,水流湍急。后四句描绘了诗人游赏之乐:盘山的曲路如鸟道盘旋,飞流直下的瀑布如龙湫般喷涌。最后两句,诗人以春光明媚之景结束全诗。
游吴舍人贲园①
视草归来未白头,隐居何处是菟裘②?
山移华岳攒花出,水学巴江作字流③。
曲磴云边盘鸟道,飞滩屋下引龙湫④。
辟疆不厌留伧父⑤,春入西园一度游⑥。
【注释】
①此诗为题赠之作,当为作者任舍人时所作。贲园,即张贲园,字文虎,号颐庵,吴江人。官至中书舍人。
②菟裘,古代隐者所穿的皮裘。《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载:“范睢于是弃魏而之秦,岁余,大宦(显达)。”
“隐居”句意为:不知隐居在何处才好,才能像菟裘那样隐于世外。
③“山移”句意为:华山被移到此处,仿佛是山上生出花朵来一般。“水学”句意为:水势好像巴江一样奔腾而下,形成一道飞流直下的瀑布。
④“曲磴”句意为:盘绕曲折的山路如同鸟儿飞翔的路线盘旋而上。
⑤“辟疆”句意为:开疆拓土而不厌弃平民百姓,他们就像伧父一样留在身边。“伧父”,古时对南方人的贬称。
⑥“春入”句意为:春天到来的时候,我到西园去游玩。“度”,“经历”。
【译文】
看公文回来还年轻,却已白发苍苍,不知隐居在何处好?
山峦好似移动着的华山耸立,泉水好像巴江一样奔流直下;
盘山的曲径如同鸟儿盘旋的路线迂回而上,飞流直下的瀑布犹如龙湫般奔泻而下。
为了开疆拓土不厌弃平民百姓,他们就像伧父一样留在身边,我到西园去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题赠之作,当为诗人任中书舍人时所作。张贲园字文虎,号颐庵,吴江人,官至中书舍人。他与范仲淹交好,范仲淹曾作诗《和张文虎中书舍人见寄之作》:“君不见张文虎,文章冠天下,胸中藏甲兵,笔走惊雷电,一挥万言就,百吏无闲曹,朝班列簪缨,夕宴陈肴羞,岂惟富一时,永绝千岁忧。”张贲园的诗,风格也同范仲淹一样雄健。
诗的前两句描写吴地山川的雄伟壮观和诗人的感慨。“视草归来未白头”,写自己担任中书舍人的职位已经相当久了,头发已经有些花白。“隐居何处是菟裘”,写自己隐居的地方还没有选择好,只好暂且隐居在吴地。“山移华岳攒花出,水学巴江作字流”,这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川景色的变化。“华岳”,指华山;“巴江”,指嘉陵江。意思是说,华山被移到此处,便有山花烂漫;巴江河水奔流,便有江涛翻滚。“攒花”、“作字流”都是形容江水的流动姿态,形象生动。
中间四句写山水之美。“曲磴云边盘鸟道”,写山路盘折蜿蜒,宛如鸟道。“飞滩屋下引龙湫”,写瀑布飞流直下,水声如同龙吟。“辟疆不厌留伧父”,写开辟疆土不厌弃平民百姓,就像伧父(南方人)留在身边一样。这几句写景极工巧细腻,把山高水险的美景写得逼真动人。
诗末四句写自己游观的心情。“春入西园度一游”,点出季节和地点,写春天来了,我到西园去游玩。“辟疆”、“留伧父”是诗人的豪情壮志的表现,也是他对待朋友的一种态度。
全诗构思巧妙,层层推进。首联交代了诗人的身份和隐居之地,颔联写山水之美,颈联写山高水险之景,尾联写诗人游览之乐。全诗意境开阔,气势磅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