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廓飞楼并倚阑,十年今复醉长安。
天连大漠三边尽,秋入渔阳万里寒。
恋阙班行疲执戟,托交名姓庆弹冠。
谁知明日龙山色,白露金茎别后看。
【诗句释义】
寥廓:空阔;倚阑:倚靠在栏杆上。
天连:天空与大地相连,形容地势辽阔。大漠:指沙漠。三边:泛指边境地区。秋入:秋天进入。渔阳:今北京附近一个古县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万里寒:一万里的寒冷,形容边地的严寒。班行:指朝廷的官名。执戟:持戟,古代一种兵器。名姓:指名字。庆弹冠:祝贺别人升官。龙山色:龙山的景色。金茎:皇宫中的铜柱,这里代指皇宫。
【译文】
登楼眺望,天地之间辽阔无际;十年后今日又回到了长安。
天空与大地相接,无边无际;秋天到了边疆,万里之内一片寒霜。
留恋着京城的岗位,疲于持戟守卫;结交朋友,希望他们飞黄腾达;谁知明天就要分别,看龙山的美景,只能白露时节,赏那金灿灿的宫柱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前两天与好友丘谦之、朱子和康裕卿等人登上毗卢阁,并在此设宴欢饮,以饯别吴明卿时所作。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故园和友人的眷恋之情。
首联“寥廓飞楼并倚阑,十年今复醉长安。”起笔便有气势。“寥廓”一词,既点出“飞楼”,也点出“凭阑”,写出登高所见的开阔景象,同时也渲染出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倚阑”二字,将人、物、情融为一体,表现出作者在登高远望中对人生命运的种种思索。“十年今复醉长安。”此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长安的思念之情。
颔联“天连大漠三边尽。秋入渔阳万里寒。”此两句描写了一幅壮阔的自然景观图,描绘出了边塞地区的苍凉景象。“天连大漠三边尽”一句,将天与地相连接,勾勒出一个广阔的天地画面,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边塞地区的独特风貌。而“秋入渔阳万里寒”一句则进一步突出了边塞地区的严寒景象,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边塞地区的独特魅力。
颈联“恋阙班行疲执戟,托交名姓庆弹冠。”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友情的珍视。“恋阙”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之情,又透露出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而“托交名姓庆弹冠”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弹冠相庆”融入其中,使得诗句更加富有深意。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彼此间深厚情谊的感慨。
尾联“谁知明日龙山色。白露金茎别后看。”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喜悦和对友情的珍视。“谁知明日龙山色”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喜悦之情,又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期待。“白露金茎别后看”一句则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将“白露”与“金茎”联系在一起,使得诗句更加富有韵味。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彼此间深厚情谊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和友情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也展现出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