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关六传拥鸣驺,法署星悬淮海秋。
奉使尔今称汲黯,转漕谁最似酂侯。
飞刍紫塞频徵饷,沉璧黄河未稳流。
刀笔借筹经国计,星前君更揽吴钩。

注释:

  • 出关六传拥鸣驺,法署星悬淮海秋。 —— 出关后第六次传递公文,车马声鸣,法署星在秋天的淮河上空高悬。
  • 奉使尔今称汲黯,转漕谁最似酂侯。 —— 你奉命去处理这件事,就像汉初名臣汲黯一样,转漕工作谁能像西汉时的酂侯邓通?
  • 飞刍紫塞频徵饷,沉璧黄河未稳流。 —— 频繁征用军粮,运到紫塞(地名)前线;大石沉入黄河,水流还未平静。
  • 刀笔借筹经国计,星前君更揽吴钩。 —— 手握利剑,为国家大事筹谋;君王您现在又拿着吴钩(古兵器),更加英勇。
    赏析:
    这首诗是送李比部赴淮上理刑的作品。诗中对李比部的赞扬有如实地描写,也流露出对李比部即将赴任的关切之情。全诗以“法署星悬淮海秋”为开篇,描绘了一幅宏大的画面:从京城出发,六次递送公文,经过漫长的道路,终于到达淮河一带。这既是对李比部旅途艰辛的描写,也是对其忠诚和敬业精神的赞誉。
    接下来四句则是对李比部职责的期待。诗中的“汝”、“尔”、“转漕”、“谁”等词都是对李比部的直接称呼,表现出作者对李比部的信任和期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治理的期望和担忧。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入对李比部个人能力的评价。这里的“飞刍紫塞频徵饷”、“沉璧黄河未稳流”等意象,既描绘了战争时期的紧张局面,也反映了李比部在处理公务方面的才能和勇气。而“刀笔借筹经国计”一句,更是将李比部的形象推向了巅峰。
    最后两句则回到了对李比部的祝愿与鼓励。这里使用了“君”这个称呼,表现出诗人对李比部的敬重。而“更揽吴钩”一句,则寓意着诗人希望李比部能够如同古代英雄般英勇善战,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通过对李比部的个人经历、能力和使命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李比部的敬佩之情以及对其未来的美好期许。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蕴,也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品味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