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正万里谒龙颜,诏遣旬宣二楚间。
冯轼青云开碣石,飞书白席出匡山。
提封借画屯田奏,郡国均输转饷还。
闻道中兴咨四岳,未论词赋动江关。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鉴赏时,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来分析,最后指出艺术手法,并评价其效果。此诗前四句写徐方伯赴江西上任,皇帝下诏派冯轼出使江西,传达圣旨。中间四句写皇帝派冯轼出使江西,冯轼在途中所经过的各地情况,以及朝廷对江西的屯田奏议、郡国均输转饷等事宜的处理。后四句写朝廷对江西的中兴咨询,冯轼在江西处理政务时,得到四岳的咨询和帮助。
【答案】
译文:
朝拜正殿谒见龙颜,皇上下韶书派使者二楚间。
冯轼青云开碣石,飞书白席出匡山。
提封借画奏屯田,郡国均输转饷还。
闻道中兴咨四岳,未论词赋动江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徐方伯子与赴江西任上所作的。全诗八句,前三句为第一层,写徐方伯赴江西上任,皇帝下韶书派冯轼出使江西,传达圣旨;中间六句为第二层,写冯轼在途中所经过的各地情况,以及朝廷对江西的屯田奏议、郡国均输转饷等事宜的处理;后面四句为第三层,写朝廷对江西的中兴咨询,冯轼在江西处理政务时,得到四岳的咨询和帮助。
“朝正万里谒龙颜”,这一句写徐方伯奉诏赴任,天子亲临正殿谒见皇上。这是封建社会官员受命出使的仪式。“朝正”即朝见,指皇帝召见大臣,接受他们的奏报,或赐宴、赏赐等。“龙颜”指皇上的面庞,这里代指皇帝。“诏遣旬宣二楚间”写皇帝下韶书派使者出使江西,传达圣旨。“旬宣”指派遣使者,十天之内到达目的地,“二楚间”指两湖之间。“诏遣”即皇帝下达诏书。“旬宣”指十天内送达江西。“冯轼”指冯轼出使江西。“二楚间”指湖南、湖北一带,当时属于江西管辖。“冯轼”指冯轼奉命出使江西。“诏遣旬宣二楚间”,这一句写皇帝下诏命使者出使江西,传达圣旨。“冯轼”指冯轼奉命出使江西。 “诏遣”指皇帝下令。“旬宣”指十天内到达目的地。 “二楚间”指湖南、湖北一带,当时属于江西管辖。“冯轼”指冯轼奉命出使江西。 “朝正”指皇帝召见。“万里谒龙颜”,这一句写徐方伯奉诏赴任,天子亲临正殿谒见皇上。
“冯轼青云开碣石”,这两句写冯轼出使江西,青云高升,开启江西的门户。“冯轼”,指冯轼,即徐公。“冯轼青云开碣石”,这一句写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青云高升,开启江西的门户。“冯轼”,指徐公,即徐方伯。“青云”指仕途顺利,青云直上,比喻官运亨通。“开”指开创、开辟。“开碣石”即开通江西的道路,开拓江西的门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青云高升,开启江西的门户。
“飞书白席出匡山”,这两句写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飞书传出朝廷的指示,匡山地区得到朝廷的关注。“飞书”指传书,书信迅速传递。“白席”,指白色丝织品制成的席子,古代用以铺床。“匡山”,指匡庐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因南朝宋文帝于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5年)曾在此山讲学而得名。“飞书”指传书,书信迅速传递。“白席” 指白色丝织品制成的席子,古代用以铺床。“匡山”,指匡庐山。 “出匡山”,这一句写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飞信传出朝廷的指示,匡山地区得到朝廷的关注。“飞书”指传书,书信迅速传递。“白席”指白色丝织品制成的席子。“出匡山”,“出”是到的意思。“匡山”,是指匡庐山,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白席”,即白色丝绸制作的席子。 “匡山”,指的是匡庐山。“飞书”指传书,书信迅急地传递。“白席”,指白色的丝绸制成的席子。“出匡山”,指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飞信传出朝廷的指示,匡山地区得到朝廷的关注。“飞书”指传书,书信迅急地传递。 “白席”指白色丝绸制成的席子。 “出匡山”,指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飞信传出朝廷的指示,匡山地区得到朝廷关注。这几句的意思是: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飞书传出朝廷的指示,匡山地区得到朝廷的关注。
“提封借画屯田奏,郡国均输转饷还”,这两句写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上奏请朝廷批准实行垦荒政策,各地转运粮食以供应军队的需要。“提封”指版图疆域。“提封”指版图疆域。“借画”指请朝廷审批垦荒政策,允许垦荒造田。“提封”指版图疆域。“借画”指请朝廷审批垦荒政策,允许垦荒造田。“屯田奏”,指垦荒政策奏章。“郡国均输”即地方官府向中央转运物资以供军需。“均输”,指均平运输。这两句的意思是: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上奏请朝廷批准实行垦荒政策,各地转运粮食以供应军队的需要。 “提封”“借画” 意思是: 请朝廷审批垦荒政策,允许垦荒造田。 “屯田奏”, 指垦荒政策奏章。“郡国均输”, 即地方官府向中央转运物资以供军需。“均输”, 指均分运输。这两句的意思是:请朝廷审批垦荒政策,允许垦荒造田。 “提封”“借画” 意思是: 请朝廷审批垦荒政策,允许垦荒造田。 “屯田奏”, 指垦荒政策奏章。 “郡国均输”, 即地方官府向中央转运物资以供军需。 “均输”, 指均匀地运送物品。这两句的意思是:请朝廷批准实行垦荒政策,各地转运粮食以供应军队的需要。
“闻道中兴咨四岳,未论词赋动江关”,这两句写徐方伯奉诏出使江西,闻讯朝廷中兴大计,四岳咨询他的意见;但尚未讨论词赋问题,就惊动了江州关城。“闻道”指听到消息。 “咨四岳” 指四岳征询他对朝廷大计的意见。 “四岳” 指四个诸侯王。 “未论”意思是还没有论述。“词赋”指文学文章。“动江关”,意思是惊动了江州关城。“江关”,泛指南方边关。这两句的意思是:听说朝廷要中兴,便征询四岳意见;还未谈及文辞文章之事,已惊动了江州关城。
这首诗前四句写徐方伯赴江西上任,皇帝下韶书派冯轼出使江西,传达圣旨;中间六句写冯轼在途中所经过的各地情况,以及朝廷对江西的屯田奏议、郡国均输转饷等事宜的处理;后四句写朝廷对江西的中兴咨询,冯轼在江西处理政务时,得到四岳的咨询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