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任侠论交期,尺牍长安报已迟。
八十诗成怀自咏,五千言在去何之。
床头风雨双钩出,餐里烟霞一灶随。
东海浮家曾定否,杖藜吾欲访茅茨。

【注】:

  1. 布衣任侠论交期:布衣,百姓。任侠,指有侠义行为的人。
  2. 尺牍长安报已迟:尺牍,书信。长安,古代都城,今西安市。
  3. 八十诗成怀自咏:八十岁高龄时创作出诗篇并自我吟唱。
  4. 五千言在去何之:五千言,《论语》中的一篇文章,孔子的弟子曾子所作。去何之,去哪里?
  5. 床头风雨双钩出:床头,即书桌。钩,书签。
  6. 餐里烟霞一灶随:餐里,吃饭时。烟霞,云雾缭绕的景象。一灶,一个炉灶。
  7. 东海浮家曾定否:东海,指海上。浮家,水上漂泊的生活。曾定,曾经有过安定的想法。
  8. 杖藜吾欲访茅茨:杖藜,拄着拐杖。茅茨,用茅草覆盖的屋顶。

译文:
布衣任侠论交情,尺牍长安报已迟。
八十诗成怀自咏,五千言去何之。
床头风雨双钩出,餐里烟霞一灶随。
东海浮家曾定否?杖藜吾欲访茅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晚年生活的诗作。诗人以布衣任侠、诗成自咏、去向未知等关键词串联起整首诗。

诗人通过“布衣任侠论交期”表达了他年轻时就有着豪放的人格和侠义的精神,他与朋友交往,谈论人生哲学,这种性格使他在当时就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逐渐步入了老年阶段,他的诗歌创作也逐渐完成。在这首诗中,他用“八十诗成怀自咏”描绘了自己年老但仍能创作诗歌,并自娱自乐的生活状态。

“五千言去何之?”一句则是诗人对未来道路的迷茫和探索。这里的“五千言”可以理解为诗人一生的学问和见解,而“去何之”则反映了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生活的态度。

第三,“床头风雨双钩出”,诗人用双钩书签来象征他的生活态度——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能保持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而“餐里烟霞一灶随”,则描绘了他简朴而宁静的生活方式,即使生活在风雨飘摇之中,也能享受到自然的美,这是一种对生活深深的热爱和享受。

“东海浮家曾定否?”一句则是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他曾想过在海上漂泊,寻求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是否能够实现这个理想呢?这一句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恬淡从容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