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籍金闺已四年,遗经仅得守师传。
息心渐已焚残草,学道何妨老一毡。
客醉每参禅讲坐,僧贫犹乞笔耕钱。
思归欲借缑山鹤,骑入罗浮七洞天。
【解析】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借物寄怀,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写自己对山林的向往,表达了他归隐林泉、学道修心的志向。全诗文情并茂,意境清幽,语言朴实。其中,第二句和第三句运用了典故,“遗经”、“一毡”分别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传《易》,作十翼”。第一句中的“金闺”指朝廷,“通籍”指入朝做官;第四句中的“客醉”指诗人自指,“僧贫”指僧人。第五、六两句中“缑山”指代神仙之居,传说有仙鹤栖息;“罗浮七洞天”是道教神话之一,传说在罗浮山下七岩之中有七洞天。最后两句用“骑鹤”来表示归隐之意。
【答案】
①通籍金闺已四年:通籍,入朝为官。金闺,指朝廷。四年,指入仕途已四载。②遗经仅得守师传:遗经,遗留下来的典籍。③息心渐已焚残草:息心,使心情平静。焚残草,形容心境宁静如止水。④学道何妨老一毡:学道,追求道家学说。何妨,有何妨害。一毡,指道士所居之处。⑤客醉常参禅讲坐:客,指客人。参禅,指参悟佛理。讲坐,佛教僧侣宣讲教义时所坐的地方。⑥僧贫犹乞笔耕钱:僧,指僧人。耕,农耕。笔耕,指靠抄书卖字维持生计。⑦思归欲借缑山鹤:想回家去,要借缑山的仙鹤。缑山,即缑氏山,在今河南偃师县东南。传说汉武帝曾乘此山的白鹤升天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