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秋气已悲哉,一出金门驿路催。
天远渔阳青燧断,日斜沧海白云来。
江南十郡荒何救,辽左诸军戍不回。
百万材官今扼险,胡琴羌笛未须哀。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然后逐句进行具体的分析,最后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高城秋气已悲哉,一出金门驿路催。”首联写登城所见。天津城楼在高高的城墙之上,秋天的肃杀之气已经弥漫了整个城池。一走出京城的大门,驿路上便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好像催促着马上的人赶快离开。这里用“悲”字来描写秋天的肃杀气氛,表现诗人内心的忧郁之情;用“催”字来表达作者的急切之情。
“天远渔阳青燧断,日斜沧海白云来。”颔联写登城所望。天边辽阔,渔阳的青烟早已被秋风斩断,太阳西沉的时候,海中的波涛上浮起洁白的云。此句以景衬情,通过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画面来烘托诗人的孤寂和愁苦之情。
“江南十郡荒何救,辽左诸军戍不回。”颈联写登城所感。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江南的十郡已经荒芜,辽左的诸军却依然驻守在那里,他们没有归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忧虑,也抒发自己无法实现抱负的愤懑之情。
“百万材官今扼险,胡琴羌笛未须哀。”尾联写登城所想。如今国家需要大批能征善战的将材,而那些身怀绝技的人才都聚集在天津城楼上,正在扼守重要的战略要地呢。诗人借景抒情,通过对将士们英勇奋战的赞美,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这些人才,让他们为国家效力的愿望。
【答案】
译文:
高耸的城池里,秋天的气息已经让人感到凄凉,出了京都大门,驿路上又传来急促的马蹄声。遥远的天际,辽左的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一带烽火四起,青烟已被秋风吹断,夕阳西下时,沧海之上,云雾飘渺。
江南十郡已经荒芜,辽左的将士们依然坚守着疆土守卫边疆,然而这又能如何?如今国家最需要的是那些身怀绝技的人才,他们聚集在这里,正是为了守卫国家的要害之地,现在他们正在扼守重要的战略要地。
赏析:“高城秋气已悲哉,一出金门驿路催。”诗的前两句写登城所见。天津城楼在高高的城墙之上,秋天的肃杀之气已经弥漫了整个城池。一走出京都的大门,驿路上便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好像催促着马上的人赶快离开。这里用“悲”字来描写秋天的肃杀气氛,表现诗人内心的忧郁之情;用“催”字来表达作者的急切之情。“天远渔阳青燧断,日斜沧海白云来。”前两句写登上城楼所看到的景象。天边辽阔,渔阳的青烟早已被秋风斩断,太阳西沉的时候,海中的波涛上浮起洁白的云。
“江南十郡荒何救,辽左诸军戍不回。”前两句写登上城楼所看到的景象。眼前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江南的十郡已经荒芜,辽左的诸军却依然驻守在那里,他们没有归来。诗人运用反衬手法来表达他对国家的忧虑,也抒发自己无法实现抱负的愤懑之情。
“百万材官今扼险,胡琴羌笛未须哀。”“万里长城今犹在,更吹羌笛咽明妃。”诗人在《咏史》中曾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里的“龙城飞将”就是指卫青,他曾率军大败匈奴。而今,卫青虽然老了,但他仍然健在军中,担负着守卫边防的重要任务。
“万里长城今犹在”,这是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强调了长城的坚固和长久;“更吹羌笛咽明妃。”从现实的角度说,汉元帝时期的王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她出塞后,一直怀念中原,思念故土,所以常常在梦中流泪。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的这种爱国精神,就用羌笛来演奏《明妃曲》,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胡茄十八拍》。诗人借用这些典故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