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南音楚执圭,相思更在益州西。
开边异代通华马,奉使何人祀碧鸡。
客戴次工能共醉,蛮封么㱔请留题。
还君鞭弭中原日,莫恨昆明听子巂。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格式要求:

  • 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
  • 关键词加上注释。
  • 最后附上赏析。

我们逐句进行释义,并按照要求给出相应的注释:

  1. 因滇中使寄方子及:由于滇中使者寄信给方子及(可能是方子及的别称或朋友)。
  2. 五载南音楚执圭:五年的时间里,我手持楚地的玉圭(南音指南方,楚地即楚国,执圭是古代的一种礼仪动作)。
  3. 相思更在益州西:我的相思之情更加深厚,不仅在蜀地,而是在益州的西边。
  4. 开边异代通华马:开通边关,与异代的人互通有无,赠送华美的马匹。
  5. 奉使何人祀碧鸡:我奉旨出使,请问有谁祭祀那碧鸡(碧鸡山,位于昆明市)呢?
  6. 客戴次工能共醉:客人戴次工能与我共饮作乐,畅饮而醉。
  7. 蛮封么㱔请留题:蛮族被封为侯国,请允许我在此留下诗篇。
  8. 还君鞭弭中原日:归还您的马鞭和车轼(古代车上用于悬挂马鞭的部分),在中原和平的日子。
  9. 莫恨昆明听子巂:不要因为昆明的子巂(一种乐器,此处泛指昆曲)而感到遗憾。

我们对每句诗进行赏析:

  1. “因滇中使寄方子及”:这句表达了诗人因担任滇中使者的任务,而将书信寄送给方子及(可能为方子春的别号或友人)。
  2. “五载南音楚执圭”:这里描述了诗人在南方度过的五年时间,手持楚地的玉圭,象征着忠诚和敬意。
  3. “相思更在益州西”: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切思念,这种相思之情更加强烈,甚至超越了地理距离。
  4. “开边异代通华马”: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在外交工作中的重要使命,即通过赠送华美马匹来促进不同朝代之间的友好关系。
  5. “奉使何人祀碧鸡”:诗人询问奉使出访的是谁,是否有人在那里祭祀碧鸡山(碧鸡山位于昆明市),表达了对地方文化的尊重。
  6. “客戴次工能共醉”:这里的“客戴”可能是诗人的朋友之一,两人一起饮酒作乐,共度欢乐时光。
  7. “蛮封么㱔请留题”:诗人被赐予蛮族封地,请求允许他在此留下诗篇,表达了对当地文化的认可和尊重。
  8. “还君鞭弭中原日”:诗人希望归还皇帝的车马之饰,在中原和平的日子里,意味着和平时期的到来。
  9. “莫恨昆明听子巂”: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昆明地区音乐的喜爱,即使有人抱怨昆曲之声,也不要为此感到遗憾。

这首诗通过对使者身份、任务、友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西南边疆的辛勤付出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诗中的典故和用词也体现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