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卿宅近秦淮畔,春满西堂爱客过。
交以通家论孔李,诗曾佳句逼阴何。
披襟石上青云远,把臂林间白发多。
谁共千觞酬胜会,醉来吹剑一高歌。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任南京工部员外郎时。清卿,即李白。这首诗是写诗人与友人在清卿家相聚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共八句四十六字,可分为三联。第一联“清卿宅近秦淮畔,春满西堂爱客过”,写诗人在清卿家与朋友相聚的情景;第二联“交以通家论孔李,诗曾佳句逼阴何”,写诗人与朋友们畅谈学问、诗歌;第三联“披襟石上青云远,把臂林间白发多”,写诗人与朋友们畅饮,并抒发感慨。
【译文】
清卿家的住宅靠近秦淮河岸边,春意盎然的西堂里爱交朋友的人络绎不绝。你和我都是孔子和老子的门生,论起学问来谁也不让谁。我和你曾在石阶上攀谈,你的诗句比阴铿、何逊还要好。我们披着衣裳坐在石头上,仰望高远的云层,心情舒畅地饮酒。我们挥动手臂,站在树林中,头发已白。我们共同举杯畅饮,尽情享受这美好时光。我在这里唱着《将进酒》,你在那里高声吟诵,我为你高歌一曲。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南京工部员外郎时。清卿,就是李白。这是一首写诗人与友人在清卿家相聚的情景,抒发了诗人的豪放情怀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共八句四十六字,可分为三联。第一联“清卿宅近秦淮畔,春满西堂爱客过”,写诗人在清卿家与朋友相聚的情景;第二联“交以通家论孔李,诗曾佳句逼阴何”,写诗人与朋友们畅谈学问、诗歌;第三联“披襟石上青云远,把臂林间白发多”,写诗人与朋友们畅饮,并抒发感慨。
清卿宅近秦淮畔,春满西堂爱客过。清卿,即李白。李白的诗,向来以雄健豪迈著称,其诗风豪放不羁。他的这种个性特点,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次处士韵》就是如此。首句中的“清”字,既表明了李白的居所位置,又暗示了他的身份。李白的住所就在秦淮河畔,而秦淮河是当时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因此,他经常出入其中,所以有“家住秦淮近”的句子。“西堂”,是指清卿家中西面的客厅,也就是李白的住处。“春满西堂”一句,不仅写出了春天到来后的景象,也写出了主人热情好客的性格。“爱客”二字,更是点明了李白性格中的豪爽、开朗的一面。李白喜欢结交天下朋友,他的朋友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当时的名士。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交流思想,互相切磋诗文。因此,李白才有机会和这样的朋友一起喝酒。“过”字,既表示客人的到来,也表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爱客过”这一词,正是李白豪放性格的真实写照。
交以通家论孔李,诗曾佳句逼阴何。这里的“通家”指的是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李白和清卿的关系非常亲密,可以说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两人经常一起谈论学问、探讨诗文。他们之间的对话往往充满了智慧与哲理,使人受益匪浅。“论孔李”,指的是讨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孔子和老子都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学说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李白和清卿都喜欢研究这些思想,通过讨论和思考,加深了对它们的了解和理解。“阴何”,是古代两位有名的诗人,他们的诗作被广泛传颂,影响深远。李白和清卿都喜欢他们的诗歌,经常相互比较,从中得到启发和鼓舞。
披襟石上青云远,把臂林间白发多。这里的“披襟石上”,是形容李白披着衣服在石头上坐着。这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李白豪放的性格特征。李白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无拘无束的感觉。他认为这样的生活方式更能体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因此,他经常选择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休闲时光。“把臂林间”,是形容李白和清卿手挽着手在树林中行走。这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家人一般亲密无间。在树林中漫步可以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让人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同时,这也是他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之一。
谁共千觞酬胜会,醉来吹剑一高歌。这里的“万觞”指的是大量的美酒。李白和清卿都喜欢饮酒,他们认为饮酒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他们常常在聚会的时候开怀畅饮,尽情享受酒的快乐。“吹剑”,是指李白在饮酒时常常拔出剑来,一边喝一边唱歌。这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李白豪放的性格特征。李白喜欢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激昂的旋律和澎湃的情感。因此,他常常用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这里的“一高歌”是说他们在饮酒时常常高声唱出自己的歌曲。这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同亲人一般亲密无间,彼此之间总是相互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