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溪上见钟山,会有金钱节假闲。
酒渴我犹通汉籍,诗名君已动江关。
苑花半杂金支里,窗雨微添玉溜间。
灯火六街曾不散,骖驔车骑未须还。
【注释】十六夜:指农历十二月初八。周稚尊:名不详,陆伯生之妻,时为苏州知府。臧晋叔:名不详,苏州人。陆伯生、臧晋叔、陶懋中、黄白仲、宋忠甫、吴孟白:都是诗人的朋友。青溪馆:陆伯生家。青溪亭:苏州城东有青溪亭,陆伯生曾居此。迟吴公择俞公临不至得关字:吴公择,名不详,时任常州府尹,赴任前夜,因事耽搁未能赴宴。俞公临,名不详,当时为苏州太守。
译文:
草堂溪边见到钟山,金钱节假闲适心情。
酒渴了我还通达汉朝的《汉书》,我的诗名已经惊动了江防。
苑花半杂金支里,窗雨微添玉溜间。
灯火六街曾不散,骖驔车骑未须还。
赏析:
这首诗描写苏州友人聚宴青溪亭的盛况,以及作者与友人畅饮作乐的情景。
首联两句写聚会地点和时间。“见钟山”,即望钟山,是会合地点;“十六夜”,即腊月十六日,是聚会时间。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东南三十里有山,名钟山,山上有佛寺,风景秀丽。“金钱”是佛经故事中的神物,据说是阿育王所铸,以黄金涂成五色,形状像金钱,故名。“会有金钱节假闲”,意思是说,正赶上有钱僧王的节日,大家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去游山玩水。“节假闲”,即节假日、闲暇时间。“汉籍”,指《汉书》。《汉书》由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动江关”,用汉代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比喻吴公择的到来使宴会更加热闹。
颔联写宴会上的饮酒作诗情景。“苑花半杂金支里”,“苑”指园林。“金支”,即“禁支”。南朝梁武帝萧衍好佛教,建寺院,造佛像,并下令禁止民间私烧砖瓦,违者治罪。这里指佛教寺院。“金支里”指佛寺。“窗雨微添玉溜间”,写宴会上饮酒作诗的情况。“玉溜”,本指玉石雕成的流水,这里泛指酒杯中的美酒。“微添”即微微增加。“六街”,指京城长安的街道。长安城内有十二条大街,因此称京城。“骖驔车骑”,指陪同的人。“骖驔”是古时的一种轻便马车,两旁各有一人扶着缰绳,中间拉着马缰绳。“未须还”,不必急着回去。“未须还”的意思是不用着急回去。
颈联写宴会上的饮酒作诗情景。“灯烛六街曾不散”,写宴会上的饮酒作诗的情况。“六街”,指京城长安的六个大街。“六街曾不散”,意即说京城长安的大街上没有一个人走散,说明宴会非常热闹。“骖驔车骑”,指陪同的人。“未须还”,不必急着回去。“未须还”的意思是不用着急回去。
尾联写宴会上的饮酒作诗情况。“灯火六街曾不散”一句,承上启下,既写宴会的热闹,又照应题面“十六夜”的“十六”二字。“六街”,指京城长安的六个大街。“曾不散”,即没有一个人走散。“骖驔车骑”,指陪同的人。“未须还”,不必急着回去。“未须还”的意思是不用着急回去。
全诗描写宴会上的饮酒作诗情况,生动具体地刻画出人物形象,语言通俗流畅,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