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城晴霭昼氤氲,玈矢彤弓见策勋。
海截东南秦一尉,关通吴楚汉诸军。
苍茫斗下双钩气,咫尺天边五色云。
盛代疏封推季重,岂惟名擅建安文。
【注】1.玈矢:古代的一种弓箭。2.彤弓:红色弓。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为好友吴公所作,当时吴公刚从东南地区调任到关中来,故有“海截东南”之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吴公初到建安时的情景。首联“严城晴霭昼氤氲,玈矢彤弓见策勋”,写吴公到任后,严城的晴空万里,阳光明媚,大地上弥漫着一片氤氲的雾气。此时,吴公手持红色的弓箭,正准备接受朝廷对他的功勋的赏赐。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吴公的装束和武器,展现了他威武的形象。颔联“海截东南秦一尉,关通吴楚汉诸军”,进一步描绘了吴公的军事才能。他不仅能够平定东南地区的叛乱,还能与吴、楚等国的将领共同作战。这句诗中的“秦”指的是秦国,而“汉”则是指汉朝,这是对吴公军事才能的具体描绘。颈联“苍茫斗下双钩气,咫尺天边五色云”,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吴公治理下的建安地区的壮丽景象。这里的“双钩气”可能是指天空中两股强烈的气流,而“咫尺天边五色云”则形容了天上云彩的颜色。尾联“盛代疏封推季重,岂惟名擅建安文”,则是对吴公的评价。这里提到了“季重”,可能是吴公的字或别号,而“建安文”则是指他在建安时期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整首诗通过对吴公形象的描绘和对其贡献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吴公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反映了建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