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骀荡属芳晨,羽爵临流引玉津。
粤社岂殊伊洛饮,晋贤只数会稽人。
浥烟林竹偏宜晓,濯雨江兰正及春。
况是莺声供客醉,太平欣赏野情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作品,以下是对每句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风光骀荡属芳晨,羽爵临流引玉津。
  • “风光骀荡”形容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属芳晨”则是指春晨时分,花朵盛开。
  • “羽爵”即羽觞(一种古代酒器),象征着高雅;”临流”则是靠近流水,意味着在江边饮酒。
  • “引玉津”暗喻美酒如甘泉般清甜,与上文的美景相得益彰。
  1. 粤社岂殊伊洛饮,晋贤只数会稽人。
  • “粤社”指的是广东地区的社日聚会。
  • “伊洛”通常指黄河之水东流至洛阳的地方,这里用来借代中原地区。
  • “晋贤”指的是晋朝的贤人,这里特指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的贤士。
  • 这里的对比强调广东的聚会与中原文化并无差异,但会稽的贤人多有杰出贡献。
  1. 浥烟林竹偏宜晓,濯雨江兰正及春。
  • “浥烟”是指早晨雾气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林竹”指的是竹林,常绿植物,象征着坚韧不拔。
  • “濯雨”是指经过雨水洗礼后更加生机勃勃。
  • “江兰”即江边的兰花,春天正是其生长旺盛的季节。
  1. 况是莺声供客醉,太平欣赏野情新。
  • “莺声”指的是黄鹂鸟的歌唱,春天时最为悦耳动听。
  • “供客醉”暗示了春日宴会上的欢愉氛围。
  • “太平”通常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时期,”欣赏野情新”则是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情怀更为开阔,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也更为敏锐。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和谐盛世中人们心态变化的思考。通过对广东地方节日的描述,反映出诗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中原文化的尊重。同时,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太平盛世下人们情感状态的细腻描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