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山川得共游,词人卜筑有菟裘。
林开霞色常侵席,风引江声半入楼。
笔底谁能酬赵璧,尊前犹自揽吴钩。
不妨白首频相过,时系篱门紫玉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同区用孺饮黎惟仁南楼》。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联:
注释:
- 同区用孺:指同在一个地方的人。
- 饮黎惟仁:在这里指的是一起饮酒聚会。
- 南楼:指位于南方的高楼,这里可能是指一个酒楼。
译文:
同在一个地方的人聚集在南楼,共同畅饮。
第二联:
注释:
- 词人卜筑:指的是文人雅士选择地方居住。
- 有菟裘:意思是说这个地方如同古代隐士所住的菟裘一般,适合隐居。
译文:
词人选择了一个适合隐居的地方来定居。
第三联:
注释:
- 林开霞色常侵席:意味着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霞光映照在座位上。
- 风引江声半入楼:形容风的声音像是江水的声音一样,部分被风带到了楼上。
译文:
在树林中时常可以感受到霞光照射在座位上,而江风吹过的时候,仿佛江水的声音也随风飘荡进了楼里。
第四联:
注释:
- 笔底谁能酬赵璧:意思是在笔墨之下,没有人能够比得上赵璧那样珍贵。
- 尊前犹自揽吴钩:表示在喝酒的过程中,还依然保持着战士的勇敢和决断。
译文:
在笔墨之中没有人能比得上赵璧那样的价值。而在饮酒时,仍然保持着战士的勇气。
第五联:
注释:
- 白首频相过:意思是不论年纪多大,都愿意相互拜访。
- 时系篱门紫玉骝:表示每次来访都会骑着紫玉色的马,这是古代贵族的象征。
译文:
无论年龄多大,我们都愿意相互拜访。而且每次来访,都会骑着紫玉色的马,象征着高贵的身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在南楼相聚的场景。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如“满目山川得共游”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也有对友情的赞美,如“笔底谁能酬赵璧,尊前犹自揽吴钩”,表达了诗人珍视友谊、追求高雅的精神风貌。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