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落乾坤一病身,尔时谁解念桓伦。
簪裾隐傍藤萝密,简牍交从薜荔新。
结客纻衣劳远使,名家玉树见斯人。
只今东望风云气,犹有双龙在剑津。
【注释】
答:回答,作答林叔度:指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蔡邕,字伯喈,陈留(今河南开封)人。曾为尚书郎,后遭党锢之祸,被迫外迁,客居吴地。
兼怀:同时怀念
邦介:国士、志士。
历落:衰败。这里形容身患重病。
“尔时”两句:你当时谁能理解我呢?桓伦(字君山),汉末诗人、文学家。
簪裾隐傍藤萝密:用典。据《三国志·华佗传》载,曹操曾问名医华佗:“头风病发时,应怎样治疗?”华佗说:“此病发作时,须将病人头发剃光,用木梳梳理头皮,再以艾火在头发中熏炙,然后用醋调药敷于头上。”即“无头公”。
简牍交从薜荔新:典出《晋书·王珣传》,王珣为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外甥,陶侃死后,他的外甥王珉任荆州刺史,王导对王珉推荐王献之为从事中郎。《晋书·王献之传》载:“尝与诸贤共坐高斋上,京都人士毕至。献之起舞,神意都尽,乃高吟咏云:‘……’”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个儿子,书法极有名。《晋书·王献之传》:“少时学书,夜读书,池水尽黑,见月影皆如白练。”这里用王献之一事比喻王徽之。
结客:指结交朋友
纻衣:一种细麻布制成的衣裳。
名家玉树:指王献之。玉树:比喻才德出众的人。
双龙:指王献之、王徽之父子二人。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前半写自己病体,后半则写友人寄来诗札并怀念自己。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情致。
首联“历落乾坤一病身,尔时谁解念桓伦。”点明题旨,抒发了因身患重病而不能像桓伦那样为朝廷效力的苦闷心情。“历落”二字用得极好,既表明诗人病弱之身,又表现出其悲凉的心境。“尔时”一词,既点明了时间,又暗含了对自己处境的不满,流露出作者对桓伦的敬仰之情。
颔联“簪裾隐傍藤萝密,简牍交从薜荔新”则是用典,借古喻今。“簪裾隐傍藤萝密”,典出《晋书·王戎传》,王戎年少时容貌丑陋,人们常取笑他,而王戎却能泰然处之,终日与妇人嬉戏。“简牍交从薜荔新”,典出自《晋书·王献之传》,王献之少年时才华横溢,书法极负盛名,但一生坎坷,未能有所作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那些才华横溢而不得志之士的深深同情。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那些才华横溢而不得志之士的深切关怀之情。
颈联“结客纻衣劳远使,名家玉树见斯人”,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结客”一词,既指结交朋友,又暗示了自己身患重病、无法亲赴前线的事实。“名家玉树”则是对友人的一种赞美和期许。“见斯人”三字,既是对友人的称呼,又是一种期待和希望。
尾联“只今东望风云气,犹有双龙在剑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只今”一词,既表示现在,又暗示着未来。“东望风云气”则是对国家当前形势的一种描绘。“犹有双龙在剑津”则是对国家未来发展的一种期盼和祝愿。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富有情感,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逆境的无奈和哀叹,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坚定信念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