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澜池上白莲香,代有悬车在草堂。
星象每占荀氏里,云霞犹识郑公乡。
粤装宝剑留家橐,汉诏黄金佐客觞。
朋寿也堪陪几杖,年年飞盖满睢阳。
佚老堂社集
镜澜池上的白莲香,世代有人把车停在草堂。
每次占卜星象都来自荀氏家族,每时每刻云霞还留有郑公家乡。
粤装宝剑留在家中囊中,汉诏黄金佐助客人宴席。
朋友长寿也堪陪几杖,每年飞盖满睢阳。
注释:佚老堂社集:佚老堂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宰相张说所建的一座书院,位于洛阳城南的上春苑里,故址在上春苑。张说是唐代名臣,以文章著名,他任宰相期间,提倡文治,广招天下贤才,使开元之治达到高峰,他本人亦为当时文化事业的推动者。他的《上春苑赋序》中有“吾闻先王之治也,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之语,足见其对文化教育的推崇。“逸老堂”就是在这样的政治和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张说死后,他的好友、诗人王维为他撰写了碑文,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佚老堂”作为读书讲学的场所,在盛唐时期已颇具规模。“代有悬车”,指历代都有辞官归隐的人。“代有”即“历代都有”,“悬车”,语出《后汉书·张衡传》:“年七十,乃始得释褐焉。”“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草堂”是成都的一个地名,相传汉代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开凿石室水渠,兴修学校,教化百姓,后人为了纪念文翁,将此校取名为“学宫”,又称“草堂”。后来杜甫在这里居住过。“荀氏”,指荀况。春秋战国时荀况为荀子,西汉时为孙卿子。《汉书·艺文志》:诸子九种,荀况五十一篇。”荀氏里”,指荀氏的乡里。“郑公”,指郑玄。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胶县)人。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学者。“粤装”,指南朝梁武帝萧衍所穿的一种衣服。“粤”,即广东,南朝梁时改称广州。“宝剑”,指宝剑库中的宝剑。“囊”,这里用作动词,是指把宝剑装入囊袋之中。“汉诏”,指汉武帝颁布的诏书。“汉诏黄金”,用黄金铸成的汉武帝诏书。“客觞”,指宾客的酒器。“几杖”,指拐杖。《礼记·檀弓下》:“杖者何?扶人也。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事,前为之杖。”郑玄注云:“谓扶行也。”孔颖达疏引贾逵曰:“扶人之杖,以手执之。”《礼记·檀弓下》:“杖者何?扶人也。古者大夫七十而致事,前为之杖。”郑玄注云:“谓扶行也。”孔颖达疏引贾逵曰:“扶人之杖,以手执之。”又“汉诏黄金”,指汉武帝颁布的赏赐黄金的诏书。“佐”,辅佐、赞助的意思。“朋寿”,指朋友的长寿。“朋”,指同龄或同时的人;“友”,指朋友或同学;“寿”,指寿命、年龄。“几杖”,指拐杖。“飞盖”,指乘马车。《汉书·司马相如传》:“天子欣然而有喜色,乃复召相如问女子弟子:‘颇能为《巫山高》乎?’相如奉璧奏之。天子大悦。使者醉归至长杨馆,门直使人闭之。”颜师古注云:“言其门直通长杨馆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天子召见,问以《雅》、《颂》,相如皆对。其赞美怀恋,忠信之厚足嘉也。”《太平御览》卷八七六引《汉官仪》云:“相如有侍从之劳,赐黄金十斤,后拜为中大夫。”《汉书·司马相如传》:“天子召见,问以《雅》、《颂》,相如皆对。……天子说其善,若曰:‘朕之所好,汝曹必不能及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李善注引《汉官仪》:“天子有所兴作,常令相如等造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睢阳”,即睢阳门,在今河南商丘县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