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枻沧洲未有期,尚平五岳待何时。
愧君犹订中原约,独把青萍报所知。

诗句释义:欧大任在诗中表达了对汪中丞的思念之情。”鼓枻沧洲未有期,尚平五岳待何时”意谓在苍茫的江湖上驾舟而游,却不知何时是归期。”愧君犹订中原约,独把青萍报所知”则表达了他对于两人之间约定的遗憾以及独自以剑相报的豪情壮志。

译文注释:

  • 《答汪中丞焦山见怀》一诗中的“鼓枻沧洲未有期,尚平五岳待何时”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江湖之上的行踪,表达了一种对未知未来或长久离别的迷茫与期待。
  • “愧君犹订中原约”中的‘中原’指的是中国,这里表达出诗人对于朋友依然坚持的抗战意志感到愧疚。“独把青萍报所知”中的“青萍剑”象征诗人用剑来回应和报答这份知遇之恩。
  • 整首诗通过对比江湖与山河,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也有因世事沧桑而引发的感慨。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坚定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赏析:
欧大任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世变迁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友人深厚的友情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诗中的江湖和山河不仅代表了自然的广阔无垠,也象征着人生路上的坎坷与波折。通过对“中原约”和“青萍剑”等元素的象征性使用,这首诗深化了其主题——忠诚与报国的精神。此外,整首诗的结构紧凑而富有深意,通过对景抒情,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变化。

评析:
欧大任的《答汪中丞焦山见怀》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代文人对于历史与现实反思的产物。这首诗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群体的精神状态,同时也体现了诗人自身的性格特点。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嘉靖年间,欧大任应友人之邀前往拜访,并在焦山与中丞相见。此次会面虽然短暂,但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诗人在后来的作品中回忆起这次相见,写下了这首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