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役届皖城,放舟下枞阳。
原隰郁膴膴,江波浩汤汤。
忆在元封中,君王狩朱方。
大江深且广,及兹一苇航。
慷慨盛唐歌,意气临八荒。
弯弧射蛟台,皇武何可当。
六龙奋遨游,宝鼎开灵昌。
八骏将安归,黄竹悲哉伤。
宸游事既往,六合无回光。
春沙莽草露,洲曲鸿雁翔。
不见楼船还,空馀蕙兰芳。
追昔有虞氏,恭己垂衣裳。
缦缦卿云飞,跄跄仪凤翔。
圣人重无为,君子贵豫防。
览古动悽恻,延伫增彷徨。

【解析】

  1.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上主要抒发了诗人对盛唐历史的追忆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忧虑。首联写诗人行至皖城,泊舟于枞阳,眺望大江,感叹历史变迁。第二联写山原广袤,江水浩渺,暗喻国家强盛。第三联写汉武帝狩猎朱方,意在说明盛世来临。第四联写诗人感慨时局的变化。第五联写皇帝的游乐,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愤。第六联写皇帝游猎,暗示国政不修,百姓遭殃。第七联写帝王游乐,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忧。第八联写皇帝的游乐,表达出作者对时局的担忧。第九联写古代圣明君主无为而治,君子以豫防治国,暗含对现实不满。第十联借虞舜躬亲民事的故事来讽刺当朝统治者。
  2. 这首诗的关键词:
    “行役”“宿” “皖城”“枞阳”“放舟”“原隰”“蓊”“江波”“元封中” “君王狩朱方”“江深且广”、“一苇航”、“慷慨” “盛唐歌”“意气临八荒”“弯弧射蛟台”,“皇武何可当““六龙奋遨游”、“宝鼎开灵昌”、“八骏将安归” “黄竹悲哉伤”、“宸游事既往”“六合无回光” “春沙莽草露”、“洲曲鸿雁翔“ “不见楼船还,空余蕙兰芳” “有虞氏”“恭己垂衣裳”、“缦缦卿云飞,跄跄仪凤翔“ “圣人重无为,君子贵豫防”、“览古动悽恻,延伫增彷徨”。
  3.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了比兴手法、典故、象征等手法,语言含蓄典雅。
  4. 赏析:
    首联“泊枞阳眺览盛唐遂忆汉武之游”,点明题目《泊枞阳》,并写出诗人因行役至枞阳而登高眺望。“遂忆”二字表明诗人的主观感受。“盛唐”指唐朝最为鼎盛的时代,即开元、天宝年间。“汉武之游”指汉武帝巡游四方的历史,这里用来反衬诗人所处时代的繁荣昌盛,暗寓出自己的忧愤之情。
    颔联“行役届皖城,放舟下枞阳”两句承接上文,描写诗人行至皖城,泊舟枞阳的情景。“放舟”二字,表明诗人心情愉悦,欲乘船畅游。
    颈联“原隰郁膴膴,江波浩汤汤”写山原广阔,江水浩渺。“郁膴膴”形容山原广阔,“浩汤汤”形容江水浩渺。此句暗喻国家的繁荣富强。
    尾联以下十句写盛唐的历史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想与忧虑。“及兹一苇航”意思是说如今连一根芦苇也撑不过去,暗喻国家形势危急。“皇武何可当”是说当今皇帝的威武,又怎么能够抵挡得住?“六龙奋遨游”指天子出游打猎,“宝鼎开灵昌”指帝王游猎,“八骏将安归”指皇家的骏马,最后一句“黄竹悲哉伤”指皇室的豪华奢侈,使国家走向衰亡。
    这首诗通过描写景色、历史和人事来反映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时候,想到国家的前途,想到自己的处境,从而产生忧愁和感伤。诗人在描写历史的同时,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的忧虑和不满。诗歌语言优美含蓄,意境深远。
    【答案】
    泊枞阳眺览盛唐遂忆汉武之游
    行役届皖城,泊舟下枞阳。
    原隰郁膴膴,江波浩汤汤。
    忆在元封中,君王狩朱方。
    大江深且广,及兹一苇航。
    慷慨盛唐歌,意气临八荒。
    弯弧射蛟台,皇武何可当。
    六龙奋遨游,宝鼎开灵昌。
    八骏将安归,黄竹悲哉伤。
    宸游事既往,六合无回光。
    春沙莽草露,洲曲鸿雁翔。
    不见楼船还,空馀蕙兰芳。
    追昔有虞氏,恭己垂衣裳。
    缦缦卿云飞,跄跄仪凤翔。
    圣人重无为,君子贵豫防。
    延伫增彷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