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灵有窟宅,瑶木带岩扃。
我行访名山,始识乌利名。
万里从罡风,飘飖云中行。
借问此何所,乃是真人庭。
餐霞结灵气,晞发朝阳升。
羽化入帝乡,倏忽见云軿。
愿言从之游,斋洁练我形。
纵身天汉上,谢彼尘世荣。
玄洲邈何在,咫尺昆仑城。
从此游无穷,延年以长生。
【注释】
乌利仙:传说中的仙人名。
过乌利岩寻乌利仙修炼故迹
仙灵有窟宅,瑶木带岩扃。 (仙灵气的居所,周围环绕着美丽的花草树木。)
我行访名山,始识乌利名。 (我行走在名山大川之间,才知道了乌利的名字。)
万里从罡风,飘飖云中行。 (我乘风万里,飘然若神仙般在空中行走。)
借问此何所,乃是真人庭。 (请问这里是什么?原来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餐霞结灵气,晞发朝阳升。 (吸食云霞之气,结成仙气,朝日初升时头发被阳光晒着。)
羽化入帝乡,倏忽见云軿。 (成仙后飞入仙境,一会儿就见到了神仙的车驾。)
愿言从之游,斋洁练我形。 (我渴望跟随他一起游玩,清静修行来磨练我的身心。)
纵身天汉上,谢彼尘世荣。 (我要飞上天空,摆脱尘世间的荣华富贵。)
玄洲邈何在,咫尺昆仑城。 (玄洲在哪里呢?就在那咫尺之地,昆仑山上。)
从此游无穷,延年以长生。 (从此以后可以游览无穷无尽的美景,长生不老。)
【赏析】
本诗是唐代著名道教诗人王昌龄的一首七言古体诗。全诗以“我”的口吻自述寻访乌利仙的故事,表现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的开头两句“仙灵有窟宅,瑶木带岩扃”,写乌利仙的住所。“窟宅”指仙人住的地方,“瑶木”指仙人的树林,“岩扃”指石门,都是仙人隐居之地的象征。
第三句“我行访名山,始识乌利名。”点出自己此行的目的,即寻找乌利仙并了解他的名声。接着两句“万里从罡风,飘飖云中行”进一步描绘了寻访的过程,表达了诗人不畏艰辛、执着前行的精神风貌。
接下来的四句则转入正文:“借问此何所?乃是真人庭”。诗人向仙人请教此地的确切位置,得知这里是仙人的居所。“真人庭”即仙人的住所,是诗人向往的地方。
第五至第八句写诗人在此地的所见所感:“餐霞结灵气,晞发朝阳升”、“羽化入帝乡”,诗人感受到了仙人的神奇力量和仙风道骨的气派,也体现了诗人对仙界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两句“愿言从之游,斋洁练我形”则表达了诗人对与仙人共游的愿望和对修身养性的向往。“斋洁”是指修养洁净的生活,“练我形”是指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精神。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乌利仙的探访过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神仙生活的好奇、向往和追求。同时,诗歌也体现了唐代社会对神仙文化的推崇和信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