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妖祲见封狐,铸山煮海繁有徒。
豫章城上夜吹箛,直趋皖下窥以觎。
公时在赣不待餔,挺身易服乘渔䒀。
勤王万里方号呼,吉州集众亲鼓桴。
速据巢穴收洪都,遂擒逆贼清江湖。
绥厥士女将献俘,皇师奋遏仍天诛。
逡巡居东逊硕肤,力辞封赏赋遂初。
西粤不靖两江洿,蒲轮起公镇苍梧。
总制专征授赤鈇,穷兵治叛民何辜。
保障边境安獠奴,疏复岑氏存卢苏。
开边安南岂庙谟,宁忤宰相触噫乌。
实轸岭外困且痡,膏泽潜润民始苏。
不然畲山昔尽锄,况帝已赐金仆姑。
良知在心谁可诬,皇天知臣臣不孤。
居夷浮海平生途,毁功绌爵何有乎。
忆公曾上珠江舻,我骑竹马观雕弧。
南康蔡生貌此图,三纪犹识面与颅。
墓上宿草计已芜,畏垒尸祝何处无。
即今南北缨曼胡,空想我公真丈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大司马王公伯安画像的题咏和赞誉。
第一句“吴楚妖祲见封狐,铸山煮海繁有徒。”,描述了吴楚地区的妖氛和封狐的形象,以及铸造山、煮海等繁重的劳作。
第二句“豫章城上夜吹箛,直趋皖下窥以觎。”,“豫章”指的是南昌,这里指的是江西南昌,夜风吹过豫章城,直趋皖地观望,表达了一种期待和憧憬。
第三句“公时在赣不待餔,挺身易服乘渔䒀。”,描述了王公在赣州的时候,不需要食物就可以坚持,然后他毅然决然改变装束,乘坐渔船出发。
第四句“勤王万里方号呼,吉州集众亲鼓桴。”,描述他在万里之外勤王的情景,吉州的人们聚集起来,亲自击鼓助威。
第五句“速据巢穴收洪都,遂擒逆贼清江湖。”,迅速占领巢穴,收复了洪都,并最终擒获了逆贼,清理了江湖。
第六句“绥厥士女将献俘,皇师奋遏仍天诛。”,安抚了他的百姓,将俘虏献上,而皇上的师旅奋力制止了他们的叛乱。
第七句“逡巡居东逊硕肤,力辞封赏赋遂初。”,他谨慎地居住在东部,谦逊地拒绝了封赏,并且赋诗自娱。
第八句“西粤不靖两江洿,蒲轮起公镇苍梧。”,广西一带不安定,朝廷让他担任两江长官,他乘坐蒲轮起驾前往苍梧。
第九句“总制专征授赤鈇,穷兵治叛民何辜。”“总制”即主管军事的官员,“赤鈇”是一种兵器,这里指代王公正义凛然地治理叛乱之民,没有过错。
第十句“保障边境安獠奴,疏复岑氏存卢苏。”,他保障边境安全,使獠人归顺;又重新恢复了岑氏家族,使卢苏得以存活。
十一句“开边安南岂庙谟,宁忤宰相触噫乌。”,虽然开边之事并非深思熟虑的决策,但为了国家的安全考虑,他还是敢于冒犯宰相。
第十二句“实轸岭外困且痡,膏泽潜润民始苏。”,他深切地担忧岭南地区百姓的困境和痛苦,默默地为他们提供滋养。
第十三句“不然畲山昔尽锄,况帝已赐金仆姑。”,如果当初他们曾经铲除山林,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剥削得如此严重了。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判。
第十四句“良知在心谁可诬,皇天知臣臣不孤。”,他的心中自有良知,没有人可以诬陷他。只有天知道,他忠诚于国家,不会孤单无援。
第十五句“居夷浮海平生途,毁功绌爵何有乎。”,他在异国他乡漂泊海上,这是他一生的道路。即使被剥夺功绩和爵位,也无所谓。
第十六句“忆公曾上珠江舻,我骑竹马观雕弧。”,回忆中你曾在珠江上游船,我在竹马旁观看你表演射箭。
第十七句“南康蔡生貌此图,三纪犹识面与颅。”,南康有个叫蔡的学生画下了这幅画,他已经认识你的面貌和头骨有三十多年了。
第十八句“墓上宿草计已芜,畏垒尸祝何处无。”,墓地上的草木已经荒芜了三年多,但是人们依然会来祭祀你的坟墓。
第十九句“即今南北缨曼胡,空想我公真丈夫。”,如今的人们生活在南北两端,但他们仍然怀念着你,想象你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