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君宝之藏石室,再拜贞观魏公笏。
《大司寇见素林公木兰归客图歌》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首二句点题,“素”字暗指素王,“林公”指汉末的名士祢衡;后二句以魏晋时代魏公何曾为比,意在说明自己才高学博,但遭排挤,不能施展其才华。全诗语言平易,用典贴切,表达了作者对魏公何曾的景仰之情及自身受困不遇的悲愤。
注释:
大司寇 :官名。掌管司法刑狱。素,通“愫”,心志真诚。
见素林 :见素王之林,即见素王之书也。《汉书.艺文志》有《七略》和《子略》,皆分诸子为七十子后学、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农家、小说家等七家,而道家则别于儒家之外,自成一家。这里指魏晋时期的文学家。
素王 :指春秋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他所著《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后人称他为“素王”。
木兰归 :指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诸葛亮。
客图 :指魏晋时期的文学家。
贞观 :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励精图治,使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笏 :朝中官员用以记事的狭长板子,又称手版、手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答诗。诗人在赠给好友素王(指魏晋时期的文学家)的一幅画卷上题了一首诗,表示对其才华的推崇和对自身不遇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题赠对象素王。“愿君宝之藏石室”,是说这幅画卷应当珍藏起来,让素王好好保存。“再拜”二字,表明了诗人对这位贤人的尊敬与崇敬之情。“贞观”二字,则是对唐太宗的赞誉,因为唐太宗是一位英明君主。最后一句“魏公何曾”,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名叫何曾的人,当时他在魏郡任太守,后来担任过太尉、司徒、司空等职务,是东汉末年的名将。
诗的后两句是对魏公何曾本人的赞美与颂扬。诗人认为魏公何曾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才能,但他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这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命运的影响吧。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自己受困不遇的悲愤之情。同时,诗人还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