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阳李生高兴剧,携我痛饮容台宅。主人行酒木瘿杯,自称致自檀山侧。
五鬣松边悬欲垂,三枝槐上黏堪摘。似同拔汗产婆罗,讵但波斯出阿驿。
撷处寒知塞雪深,刳来新带胡云色。点漆光输藤实青,黝玄文谢芝盘碧。
碗并车渠半羞湿,螺看鹦鹉频浮白。此物欣登玳瑁筵,此时散照琼瑶席。
刘表家传伯雅年,扬雄赋就鸱夷夕。醇醲鲸吸递相持,脯炙盘行笑仍擘。
夜光杯曷取三升,瓠落樽何须五石。古称材大无所容,谁怜瓢弃犹堪惜。
君不见新蔡生,君不见铜梁客。陪京狎长大府卿,分陕今尊少方伯。
徐郎吴郎次第还,圣明收召破常格。我亦衔恩继诸子,自比无盐愧雕画。
岭外萧森颇类枫,社中拥肿甘如栎。感君意气慰飘零,瘿乎瘿乎何人见尔曾沾臆。

【注释】

顺阳:地名,在今河南南阳。李生:诗人的朋友。木瘿杯:用木头制成的酒具,形状像瘿(大脖子)的葫芦。行酒:行觞,行酒令,饮酒。檀山侧:檀香山旁。五鬣:指五角。悬欲垂:好像要垂下似的。三枝槐上:指三棵槐树的枝头。黏:粘附。拔汗产婆罗:一种香料名。波斯:即波斯国王子。阿驿:即阿驿国国王子。撷处寒知塞雪深:摘取后,知道塞外冬天寒冷。刳来:挖出来的。新带胡云色:刚从胡地带回的颜色。点漆光输藤实青:用漆点过,颜色与藤果的青色相似。黝玄文谢芝盘碧:颜色与灵芝盘子中的绿色相似。碗并车渠半羞湿:碗和车渠都沾湿了,指饮了很多酒。螺看鹦鹉频浮白:看那鹦鹉螺不停地翻动。此物欣登玳瑁筵:这种酒杯高兴地登上了玳瑁的筵席。时散照琼瑶席:这时散发出如琼瑶般的光彩。刘表家传伯雅年:刘表家中有位伯雅的后代。扬雄赋就鸱夷夕:扬雄写《太玄经》的时候是在晚上。醇醲:浓重的样子。鲸吸递相持:鲸鱼吸吮不断相互依偎。脯炙盘行笑仍擘:烤肉的盘子里,笑声还不停。此物欣登玳瑁筵:这杯酒高兴地登上了玳瑁的筵席。此时散照琼瑶席:那时散发出如琼瑶般的光彩。古称材大无所容:古人说这种木材太大了无法容纳它。谁怜瓢弃犹堪惜:谁能可怜到被丢弃的瓢仍然值得珍惜呢?君不见新蔡生:你难道不知道新蔡的人吗?君不见铜梁客:你难道不知道铜梁的人吗?陪京狎长府卿:在京城闲居,与长府卿为伍。分陕今尊少方伯:现在的地位相当于少方伯。徐郎吴郎次第还:徐郎和吴郎依次回来。圣明收招破常格:圣明皇帝招揽贤才打破了常格。我亦衔恩继诸子:我也感激皇恩,继承诸子们的志向。自比无盐愧雕画:自己觉得不如无盐的丑女而感到惭愧。岭外萧森颇类枫:岭南地方很冷清很像枫树。社中拥肿甘如栎:社中人肥胖得像个橡树。感君意气慰飘零:感激他的心情,安慰我飘泊在外。瘿乎瘿乎何人见尔曾沾臆:啊!这个瘿葫芦,曾经有人看到过吗?

【赏析】

《顺阳木瘿杯行》,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以咏酒器“木瘿杯”为主,通过描写木瘿杯的形制特征,抒发对友人豪爽、不拘小节的赞赏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木瘿杯的质地、造型以及制作者对它的喜爱,后半部分则着重表现木瘿杯在宴席上的作用及诗人的感受和评价。

前四句写酒杯的质地、造型。第一句说李生高兴剧,携我痛饮容台宅:“李生”,即李生公,名不详,唐代人,曾任顺阳郡太守。“高兴剧”,是说心情非常高兴。“痛饮”,是说喝得非常痛快。“容台”,即东城,汉成帝时的宫名。这里借指顺阳的住宅。“行酒”,是说喝酒作乐。“木瘿杯”即用木头制成的酒杯。“木瘿”,是指木瘿葫芦,其特点就是颈部膨大。“致自檀山侧”,是说这种杯子是从檀山旁边制作的;“自称致自檀山侧”,是说这种杯子是由檀山旁边的工匠制造的。“主人”两句,是说自己与李生一起痛饮的情景:“主人行酒木瘿杯”,是说主人举杯请客饮酒;“自称致自檀山侧”,是说这种杯子是檀山附近的工匠制作而成的。“五鬣”、“三枝”,是指酒杯的形状,即五个尖角、三个圆顶。“似同拔汗产婆罗”,是用拔汗产婆罗来比喻这种杯子的形状,拔汗产婆罗是一种香料名,形状像喇叭口,这里用来比喻木瘿杯的外形。“讵但波斯出阿驿”,是用波斯王子阿驿来比喻这种杯子的形状,阿驿也是香料名,形状像喇叭口,这里用来比喻木瘿杯的外形。“似同拔汗产婆罗”,“讵但波斯出阿驿”,都是用比较的方法来写木瘿杯的形状。最后两句是写木瘿杯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撷处寒知塞雪深,刳来新带胡云色。”意思是,摘下来的时候就知道塞外冬天寒冷,切开后里面是新鲜的胡地色彩。“点漆光输藤实青”,是用藤条来比喻木瘿杯的表面光泽;“黝玄文谢芝盘碧”,是用芝盘来比喻木瘿杯的色彩。

中间四句主要写木瘿杯在宴会上的作用。“碗并车渠半羞湿”,意思是说,酒杯和车渠都沾湿了,说明饮酒很多。“螺看鹦鹉频浮白”,意思是说,看那鹦鹉螺不停地翻动,说明宴会上的人很多。“此物欣登玳瑁筵”,意思是说这种酒杯高兴地登上了玳瑁的筵席,这是用“玳瑁筵”来象征宴会上的丰盛。最后一句是写宴会的气氛:“此时散照琼瑶席”。意思是说当时宴会上的气氛就像琼瑶一样的光明灿烂。“刘表家传伯雅年”,意思是说这种酒杯是由刘表家族传下来的。“扬雄赋就鸱夷夕”,意思是说扬雄写《太玄经》的时候是在晚上。“醇醲鲸吸递相持”,意思是说鲸鱼吸吮不断相互依偎,说明宴会上的气氛热烈。“脯炙盘行笑仍擘”,意思是说是烤肉的盘子里,笑声还不停。“此物欣登玳瑁筵”,意思是说这种酒杯高兴地登上了玳瑁的筵席,这是用“玳瑁筵”来象征宴会上的丰盛。“此时散照琼瑶席”,意思是说当时宴会上的气氛就像琼瑶一样的光明灿烂。“此物欣登玳瑁筵”,意思是说这种酒杯高兴地登上了玳瑁的筵席,这是用“玳瑁筵”来象征宴会上的丰盛。

后四句主要是写诗人的感受和评价。“古称材大无所容,谁怜瓢弃犹堪惜”,“樽前莫话故人情”(《送李端》),意思是说这种酒杯很大,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装,所以没有人怜爱,只有把它当作酒器罢了。诗人感慨自己飘泊在外,得不到这样的杯子。“君不见”三句,意思是说你难道不知道新蔡的人吗?你难道不知道铜梁的人吗?在京城闲居,与长府卿为伍,现在的地位相当于少方伯。徐郎吴郎次第还,圣明收招破常格:“徐郎”和“吴郎”依次回来,圣明皇帝招揽贤才打破了常格,诗人也因得到这样的酒杯而感到自豪。“我亦衔恩继诸子”,意思是说我也很感激皇恩,继承诸子们的志向;“自比无盐愧雕画”,意思是自惭不如无盐的丑女那样漂亮而感到惭愧。“岭外萧森颇类枫”,意思是岭南地方冷清很像枫树;“社中拥肿甘如栎”,意思是社中人肥胖得像个橡树。“感君意气慰飘零”,意思是感激他的心情,安慰我飘泊在外。“瘿乎瘿乎何人见尔曾沾臆”,意思是啊!这个瘿葫芦,曾经有人看到过吗?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诗人把咏物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使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次,诗人在描写酒杯的同时,又写出了酒杯的用途,既写出了酒杯的特点,又写出了它在宴会上的作用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酒杯的喜爱之情。第三,诗人善于用典故和比喻来表现事物的特点和作用,使诗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最后,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全诗采用七言律诗格式,每句七个字,共四十六个字,押韵严谨,音韵和谐,语言优美,感情充沛,是一篇成功的咏物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