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胡自谓天骄子,单于王庭在边鄙。
自从獯鬻二千年,呼揭薪犁三万里。
狼烟忽起照秦云,诏传三十六将军。
蓬莱殿颁双豹纛,骕骦厩赐五花文。
此日嫖姚奉旄节,此时骠骑持铁钺。
风随代马蹴长城,星逐吴钩下高阙。
漠南漠北尽胡沙,万丈天山虏尚遮。
属国将降犹转战,匈奴未灭敢言家。
阗颜城下芦笳月,浦类海边刁斗雪。
饮器争棒月支头,卷旗半带阏氐血。
插羽飞书夹道欢,鸣铙归奏残胡灭。
拜爵应歌吉甫诗,铭功不用燕然碣。
洗兵瀚海且平胡,侯骑萧关塞草枯。
无复秋风蹛林会,不劳夷邸筑西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一》。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平胡曲
强胡自谓天骄子,单于王庭在边鄙。
【译文】:强大的胡人自认为天之骄子,单于王庭就在边境。
【注释】:强胡,指强大的胡族。天骄子,意为天之骄子,即自以为是的统治者。王庭,指统治中心或朝廷所在地。自从獯鬻二千年,呼揭薪犁三万里。
【译文】:自从匈奴(獯鬻)入侵以来,已经过了两千年的时间,他们烧了三万里的长城。
【注释】:獯鬻,匈奴的古称。薪(xīn)犁,古代的一种耕田工具。三万里,这里比喻匈奴对中原的侵略。狼烟忽起照秦云,诏传三十六将军。
【译文】:突然响起的狼烟,照亮了天空,皇帝下诏传唤了三十六位将军。
【注释】:狼烟,古代边防报警用的一种烟火信号。三十六将军,指的是汉武帝时期的三十位著名将军。蓬莱殿颁双豹纛,骕骦厩赐五花文。
【译文】:蓬莱殿颁发了双头大旗,骕骦厩赏赐了五花斑纹的战马。
【注释】:蓬莱殿,古代神话中的仙境,这里代指皇帝的宫殿。颁,授予。双豹纛,指用豹头做成的大旗,象征勇猛。骕骦,一种马名,这里指战马。五花文,是指马身上的花纹。此日嫖姚奉旄节,此时骠骑持铁钺。
【译文】:这个日子中,嫖姚手持旄节为国出力;这个时候,骠骑手握铁斧为国效力。
【注释】:嫖姚,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武,以善战著称。旄节,古代使者所持的信物。骠骑,指汉朝名将霍去病,以勇敢善战著称。风随代马蹴长城,星随吴钩下高阙。
【译文】:风吹动代马踏过长城,星光跟随吴钩指向高阙城。
【注释】:代马,指代郡的马匹。蹴(cù),踏、践踏。高阙,指高耸入云的城墙上的烽火台。漠南漠北尽胡沙,万丈天山虏尚遮。
【译文】:沙漠以南沙漠以北都是胡人的沙漠,万丈高的天山也被胡人遮挡。
【注释】:漠北漠南,泛指北方地区。胡沙(hú shā),指沙漠地带。虏(lǔ),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天山,位于中国西北部。属国将降犹转战,匈奴未灭敢言家。
【译文】:属国的将领投降时还在战斗,匈奴还没有消灭就不敢回家。
【注释】:属国,古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特指与汉朝接壤的一些部族。降,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投降,二是形容战斗激烈。转战,指持续的战斗。匈奴,古代西北地区的一个强大民族。阗颜城下芦笳月,浦类海边刁斗雪。
【译文】:阗颜城下的芦笛吹响了明月,浦类海边的刁斗敲击着雪花。
【注释】:阗颜城,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代指西域的某些地方。芦笳(shā xiā),一种古代乐器,用芦苇制成,形状像箫。浦类海,指沿海地区,这里可能是指今天的新疆地区。刁斗,一种古代的铜器,用于夜间照明和烹饪。饮器争棒月支头,卷旗半带阏氏血。
【译文】:饮器的争夺激烈得像棒子一样,卷旗的一半染着阏氏的血迹。
【注释】:月支,古代西域的国家名,这里指其地的酒器。阏氏(è zhī),古代匈奴女子的称号,这里指匈奴的首领。插羽飞书夹道欢,鸣铙归奏残胡灭。
【译文】:插上羽毛的飞书在道路上欢呼,鸣铙声中演奏着胜利的音乐,残余的匈奴被消灭。
【注释】:飞书,指带有羽毛装饰的书写材料,如羽毛笔等。夹道欢,形容庆祝的气氛非常热烈。鸣铙(náo),是一种用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残胡灭,表示彻底打败了匈奴。拜爵应歌吉甫诗,铭功不用燕然碣。
【译文】:接受爵位时应该歌唱吉甫的诗句,铭刻功绩不需要燕然山上的石碑。
【注释】:吉甫(fǔ),周朝的一位大臣,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吉甫歌》。燕然碣,指汉代班超在西域立下的石碑,上面刻有“班超出使西域”等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初期边疆战争的场景,歌颂了战士们英勇善战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忠诚。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