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天上琅玕树,栽向连湾绿水湄。
岁晚江空鸾凤远,白云幽石自相宜。

【解析】

题干中要求“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的把握能力以及鉴赏评价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的内容、思想主旨及诗人的情感,同时要注意抓住诗中的意象、重要词语等进行分析。

本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前两句为第一层,写竹之高洁;后两句为第二层,写竹之清幽。

其一,“谁将天上琅玕树,栽向连湾绿水湄。”此句的意思是“是谁把天边那棵琅玕树,移植到连湾的碧水边上。”这里用“谁”字一问,既点出了“竹”与“天”,又表明了作者对“竹”的喜爱。“琅玕”是一种树木名,此处指竹子。“移”字则写出了“竹”的不易。一个“栽”字,不仅表达了“竹”的生长过程,还表现了作者对“竹”的热爱之情。“栽”字也暗含着作者对官场生活的态度——不愿做官,所以有退而结庐归田园的想法。

其二,“岁晚江空鸾凤远,白云幽石自相宜。”“岁晚”一词,既点明了时间,又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江空”一词,既点明了地点,更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云”字,既表现出作者此时的生活状态,也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情。“幽石”一词,既表现了作者此时的生活状态,更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

【答案】

谁将天上琅玕树,栽向连湾绿水湄。岁晚江空鸾凤远,白云幽石自相宜。

这首诗以“竹”为题,赞美竹子的高洁、淡雅、清幽。首联直接描写竹子,突出其高洁之态。颔联由“竹”生发开去,以“江空”喻“竹”,表达出作者远离仕途、归隐田园的志向。颈联由“竹”生发出“云”“石”,表现了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尾联以景收束全诗,以“自相宜”表达出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惬意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