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访名山入惠阳,霞蒸回首隔扶桑。
将军建武原名岳,居士琅琊本姓王。
夹道赤松犹翠霭,几寻丹灶但苔荒。
麒麟阁上功成后,倘勒峰铭亦不妨。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访古寻幽的七言律诗,通过诗人的亲身体验,描绘了名山大川的壮丽景色和人文历史,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历史遗迹的赞美之情。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入罗浮怀王大都督羽卿 - 这句描述了诗人进入罗浮山(位于广东省)时的感受,”王大都督”和”羽卿”可能是对历史上某位重要人物的尊称。
为访名山入惠阳 - 诗人为了寻找有名的山峰而进入了惠州(今属广东省)。
霞蒸回首隔扶桑 - 诗人站在高处,眼前的景象让他仿佛身处在远离世界的仙境之中,眼前的云霞像蒸气似的升腾,他回头望去,似乎看到了远方的太阳(扶桑),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惊叹和向往。
将军建武原名岳 - 这里提到的”将军建武”可能是对历史上的一位将军的尊称,他的名字原本叫做”岳”。
居士琅琊本姓王 - “居士”是指佛教徒或修行者,而”琅琊”是地名,这里指的是这位居士原本来自琅琊(今山东省)。
夹道赤松犹翠霭 - 诗人走在林荫小道上,两旁是郁郁葱葱的赤松树,它们依然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几寻丹灶但苔荒 - 诗人在寻找传说中的丹灶,但发现它已经长满了苔藓,变得荒凉。
麒麟阁上功成后,倘勒峰铭亦不妨 - 这里提到了”麒麟阁”,它是古代的一个建筑,据说是纪念功臣的地方。”功成后”暗示了诗人的这次旅行是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达成某个目标。最后两句表明即使没有留下碑文,也无妨,因为诗人此行的目的已经完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惠州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使得整首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述,传达出自己对生活、对历史的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