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匡庐乃在星渚中,叠嶂层岩几万重。香炉倒影三梁石,瀑布斜飞五老峰。
白鹿洞前瑶草拾,苍翠明霞隐朝日。习静偏宜长者车,清幽也是神仙窟。
中有风流王使君,诛茅结胜傍流云。流云不驻千峰色,闲坐推窗静里分。
凌云紫气三千丈,隆隆直逼西京上。出山不减入山时,更悬天际真人想。
年来秉宪越台边,文章吏治岂徒然。五色神羊叱欲走,九苞威凤生联蹁。
登高作赋时挥洒,白雪弥高和弥寡。爱民自得雨随车,爱士宁尊阳鱎者。
中原多难苦疮痍,不似东南民更疲。圣主忧深方眷顾,恐君未得遂初衣。

遂初庐为观察王公赋

我闻匡庐在星渚中,叠嶂层岩几万重。香炉倒影三梁石,瀑布斜飞五老峰。

白鹿洞前瑶草拾,苍翠明霞隐朝日。习静偏宜长者车,清幽也是神仙窟。

中有风流王使君,诛茅结胜傍流云。流云不驻千峰色,闲坐推窗静里分。

凌云紫气三千丈,隆隆直逼西京上。出山不减入山时,更悬天际真人想。

年来秉宪越台边,文章吏治岂徒然。五色神羊叱欲走,九苞威凤生联翩。

登高作赋时挥洒,白雪弥高和弥寡。爱民自得雨随车,爱士宁尊阳鱎者。

中原多难苦疮痍,不似东南民更疲。圣主忧深方眷顾,恐君未得遂初衣。

赏析:

此诗是诗人为江西观察王公所作。诗中赞美了王公的政绩与品德,同时表达了对王公的祝愿与期望。

一、二句描绘了匡庐的地理位置与自然风光。“我闻匡庐乃在星渚中”,诗人通过询问得知,匡庐(庐山)位于星渚之中;“叠嶂层岩几万重”,则形容了匡庐的山势陡峭,层层叠嶂,岩石众多。这两句既点明了匡庐的具体位置,又展现了其壮丽的自然景色。

诗人继续描绘了匡庐周围的环境。“香炉倒影三梁石”与“瀑布斜飞五老峰”,分别以香炉的倒影和瀑布的形态为画面,形象地描绘了匡庐周边的自然景观。这两句不仅富有诗意,还生动地展现了匡庐的独特魅力。

第三四句转入赞颂王公的品德。“白鹿洞前瑶草拾”,描述了王公在白鹿洞前捡拾瑶草的场景;“苍翠明霞隐朝日”,则描绘了朝阳下,王公的身影被映衬得更加高大、明亮。这两句既赞美了王公的高尚品质,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第五六句进一步赞美王公的政绩。“中有风流王使君”,表明王公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风采;“诛茅结胜傍流云”,则描述了王公在治理政事时的从容与优雅;“流云不驻千峰色”,则表达了王公的智慧与胆识,能够驾驭千峰之势,展现出非凡的领导能力。

第七八句则是对王公人品的高度赞扬。“凌云紫气三千丈”,形容王公的崇高地位如同直冲霄汉的紫气;“隆隆直逼西京上”,则表达了王公的声名远播,影响力巨大。最后一句“出山不减入山时”,则寓意着王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保持初心,不改其志。

第九十句则转向对王公未来的期望。“年来秉宪越台边”,表明王公目前身居高位,掌管国家政务;“文章吏治岂徒然”,则表达了对他治国理政能力的肯定与期待。接着,诗人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公的祝福:“五色神羊叱欲走”,“九苞威凤生联翩”,既描绘了王公的威严形象,又暗示了他的才华横溢、风华正茂。最后一句“爱民自得雨随车”,则赞美了王公的仁德之心,他关心百姓疾苦,使得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爱士宁尊阳鱎者”,则赞美了王公对贤能之士的尊重与礼遇,他重视人才,善于发现并培养人才。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既赞美了王公的政绩与品德,又表达了对王公的美好祝愿与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