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走城北,转战不利将士泣。今我不报骑将出,宁为野乌食路侧。
老马思□□,老将朝暮愁。良臣何乐,忠臣何忧。忠臣诚何忧,嗟哉远道之人白骨难收。
【注释】
走:逃跑。宁:岂,难道。野乌:乌鸦。思□(zhǐ):思念。朝暮:早晚。白骨:指战死者的尸体。忠臣:忠于君主的大臣,也指为国捐躯者。乐:快乐。诚何忧: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嗟(jiē):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
在城南打仗,跑向城北,转战不利将士们哭泣。今天我要是不报仇就出兵,宁可成为野鸟啄食路边的尸体。
老马思念旧主人,老将每天早晚都愁苦。贤臣为什么快乐,忠臣为什么担忧?忠臣真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叹息啊!远道之人尸骨难收。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作者任左拾遗期间,时年作者二十七岁。诗人目睹国家连遭败绩,自己报国无门,内心悲愤难抑,遂以“古风”的形式写下此诗。全诗共四节,一气呵成。
第一节开头二句是写战事,“走”字表明了战事的不利,“泣”字写出了将士们的伤心。“今我不报”,表明作者不愿为官,而要为国效力,“骑将出”,暗示着唐王朝对藩镇势力的妥协。第二节三、四句写老马和老将的心情,“思□”(zhǐ)字表现出他们内心的痛苦,“愁”字写出了他们的忧愁。“良臣何乐”是说忠臣的快乐,“何忧”是说忠臣的忧愁,最后两句是说忠臣真的没有什么事情可忧虑的。第三节开头三、四句写忠臣,“诚何忧”是说忠臣真的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嗟哉”是感叹的意思。第四节开头二句是写远方的人,“白骨难收”是说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这首诗是诗人有感而发,借古讽今之作。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中唐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揭露了朝廷对藩镇的妥协政策。全诗情感饱满,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