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洗眼送流年,石假山头镜影圆。
丝鬓暗惊行乐地,竹帘高卷未云天。
匏成濩落堪豪饮,土不尘埃合肆筵。
革鼓鼕鼕宫漏杳,木犀花底兴方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十五夜戏效八音体》。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金波洗眼送流年,石假山头镜影圆。
    “金波”指的是月光,月亮在水中反射出金色的光芒,给人以美的享受。“洗眼”形容月光如水般温柔地洗净了眼睛,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流年”指流逝的时光。这里的“石假山头镜影圆”描绘了夜晚时分,月光照射在石头假山上,形成圆形的倒影。

  2. 丝鬓暗惊行乐地,竹帘高卷未云天。
    “丝鬓”指黑色的头发,这里用来比喻女子的秀发。“行乐地”通常指歌舞升平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一个宴会或者娱乐场所。“竹帘高卷未云天”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竹帘被拉得非常高,以至于连天上的云都看不见了,这表达了一种高雅而清静的氛围。

  3. 匏成濩落堪豪饮,土不尘埃合肆筵。
    “匏成”是一种古代乐器,这里用来形容声音宏大且响亮。“濩落”则表示声音低沉、浑厚。“豪饮”指尽情饮酒。“土不尘埃合肆筵”描绘了一个场景,其中没有尘土和杂质,适合摆放丰盛的酒席。这里的“豪饮”和“土不尘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4. 革鼓鼕鼕宫漏杳,木犀花底兴方偏。
    “革鼓”指的是皮革鼓声,这里用来比喻音乐的节奏和旋律。“鼕鼕”形容鼓声响亮。“宫漏”指的是宫廷中计时的漏壶,这里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木犀花底兴方偏”描述了一种意境,当木犀花盛开时,人们在花香中找到了灵感和欢乐,但这种快乐并不长久,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淡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中的“丝鬓”、“竹帘”、“匏成”、“革鼓”等词语,都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画意,使得整首诗歌显得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诗人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将不同的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