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觉溪声杳,山深古木稀。
烂柯无客到,飞锡有僧归。
宝盖临丹阙,莲花傍紫薇。
只疑诸祖后,此地说传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句的意思和重点,结合具体语境作答。注意不要遗漏任何关键词语。
“渐觉溪声杳”意思是逐渐觉得溪水声音越来越远;“无客到”意思是没有人来;“飞锡有僧归”意思是有人骑着铁锡(指和尚的锡杖)回来了。“烂柯无客到”: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放下斧头观棋,后来棋局结束,才发现斧头已朽。于是用斧柄将树砍倒,发现斧柄是朽木做成的。从此他再也不去上山了,而他的斧头却一直保存着。后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或借以慨叹世事变迁。“烂柯无客到”意指游天衣寺时,没有见到像王质观棋一样的人。“飞锡有僧归”意指有僧人骑着铁锡回来了。
“宝盖临丹阙,莲花傍紫薇”意思是宝盖高耸在丹阙前,莲花紧靠紫薇花旁。“只疑诸祖后,此地说传衣”意思是只怀疑那些先贤都还在,而在这里讲述佛法的经卷就是他们传授下来的。这两句是写寺中景物。
【答案】
示例:
游天衣寺
渐觉溪声杳,山深古木稀。烂柯无客到,飞锡有僧归。
宝盖临丹阙,莲花傍紫薇。只疑诸祖后,此地说传衣。
译文:
渐渐感到溪水的声音越来越远,山里树木稀疏;
没有客人来到,只有僧人骑着铁锡回来;
宝盖高耸在丹阙前,莲花紧靠紫薇花旁;
只怀疑那些先贤都还在,而在这里讲述佛法的经卷就是他们传授下来的。
赏析:
这首诗描写诗人游天衣寺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首句写渐觉溪声杳,山深古木稀;次句写无人来访,只有僧人归来;第三句写寺院宝盖高耸,莲花傍紫薇;末句写诗人怀疑这些先贤仍在世,而佛经就在此地流传。
全诗写景状物,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蕴藉,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