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石上嵯峨,春风覆薜萝。
何人踏龙尾,白日撼灵鼍。
【注释】
武山:在今安徽宣城南。
十四境:指武山有十四个境界。
武姥冈:指武山的山顶。
片石:一块石头。
上嵯峨:石头上长满了草木。
春风:春天的风。
覆薜萝(bié luó):覆盖着薜荔和萝摩。
何人:何人能踏龙尾?
白日:日光,太阳。
撼:摇动、震动。
灵鼍(tuó):传说中龙的一种。
【译文】
武山山上一片石,上面长满了草,春天的风吹过,覆盖了薜萝。谁能踩到龙尾上,阳光照耀时能把龙震死。
赏析: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武山山势的险峻和山上的景色。后两句则写一个想象中的神话故事。诗人通过这一神话故事,表现自己不畏险阻,敢于攀登,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首诗语言朴实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武山的山势如刀削斧劈般陡峭,山上生长着茂盛的草木和藤蔓,春风吹过时草木摇曳生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这自然景象为下文的想象铺垫了基础。
诗人接着用“何人”一词引出了“踏龙尾”的想象。在古代神话传说中,龙是神秘而威猛的存在,常常被人们用来比喻那些英勇无畏、敢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人。这里的“踏龙尾”可以理解为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也可以理解为寻找并发现那些隐藏在深山之中的珍宝或秘密。这种大胆的想象与前两句描绘的武山险峻的自然景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诗人追求真理、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
诗的最后一句,诗人又回到了现实,用“白日”一词来形容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在这里,“白日”不仅仅是指太阳本身,更是指一种强大的力量——即真理、正义和真理的力量。诗人通过对这种强大力量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坚持真理、追求正义的信念和决心。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它不仅是一首优美的山水诗,更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