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馀风物总凋零,谁写云林近草亭。
万里归人望江北,居庸还在日边青。

【注释】

题山水图为兴国监县帖侯赋:在山水画上题写诗。帖侯:指王安礼。兴国监,宋时设置。县帖,即县令的文书。侯,对县令的尊称。

乱馀风物总凋零,谁写云林近草亭。

乱后残余的景物都已凋零,谁还能画出云林附近的草亭呢?

万里归人望江北,居庸还在日边青。

远道归来的人望着北方,居庸关还在,太阳偏西边也显得青色了。

【赏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当时作者因上书论恢复之策而得罪,被贬为监鄂州平江府税。他怀着满腔愁绪来到鄂州,登临城楼远眺山川,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题山水图为兴国监县帖侯赋”一句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他是王安礼,一个被贬谪的县令。这一句是说,自己身为地方官员,身处偏僻之地,却能欣赏到美丽的山水画,这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事情啊。

“乱馀风物总凋零”,表达了诗人对乱后残破景象的感叹。这里的“乱馀”指的是战乱之后的景象。“风物”则是指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凋零”则表示这些景物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战后荒凉景象的深切感受。

“谁写云林近草亭”一句进一步展开了他的思考。这里的“谁写”指的是谁来描绘这些美丽的风景?“云林”则是一种美丽的树林,“草亭”则是供人休息的地方。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这个混乱的时代,谁能有心思去描绘那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呢?这个问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人心易变的思考。他担忧在这样的乱世中,人们是否还会像从前那样欣赏自然之美,是否还会有人能够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去追求美好的事物。

“万里归人望江北”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万里”表示距离遥远,“归人”则是指远方归来的人。“江北”则是指诗人所在的鄂州所在的方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他在远离家乡的情况下所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一句“居庸还在日边青”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憧憬。这里的“居庸”指的是位于北京附近的一个重要关隘——居庸关。“日边青”则是指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呈现出的颜色,象征着光明和希望。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坚定信念,认为即使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代,居庸关依然屹立不倒,太阳也依然从东方升起,预示着国家的未来将会充满光明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画、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期内心的复杂情感。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