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向深山采蕙兰,佩纫未试忽春残。
飘零亦有同心者,莫作寻常斗草看。

【注释】

曾向深山采蕙兰:曾经在深山中采集过兰花。蕙兰,两种香草。

佩纫未试忽春残:把鲜花插在身上,但还没来得及佩戴,就已见春天将尽。佩纫,把花插在发上。

飘零亦有同心者:也有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飘零,比喻人的命运多舛。

莫作寻常斗草看:不要把它当作平常的斗草游戏来看待(因为其中包含着人生哲理)。

【赏析】

这首诗是刘仲炯为进士时的作品,诗中表达了对同道中人的关心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

首句“曾向深山采蕙兰”,诗人回忆起自己曾在深山中采摘蕙兰的情景,这是一次充满诗意的经历。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继续前行,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这句诗中的“深山”和“蕙兰”都是象征性的元素,它们代表着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佩纫未试忽春残”,诗人描述了自己在佩戴着鲜花的时候,突然感到春天已经过去了。这两句诗共同构成了一个关于生命、时光和人生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暗示了自己对于未来的担忧和期待。

第三句“飘零亦有同心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鸣。这里所说的“同心者”,指的是那些与自己有着相同志向和追求的人。他们虽然命运多舛,但仍然坚定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同道中人的深深关怀和期望。

尾句“莫作寻常斗草看”,诗人再次强调了对于人生哲理的认识和思考。这里的“寻常斗草”是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不值得重视的事情。诗人认为,这些看似平凡的事物背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因此,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和思考,引导我们去关注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深刻意义的事物。这种表达方式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使得整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