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雪骨立峥嵘,谁种琅玕绿乍成。
安得长竿三百丈,为君横海掣飞鲸。

【题解】

竹石:指画中竹子和石头。

《诗》:“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此以“石”字比竹。

云根雪骨:言竹之根在云端,骨如冰雪。

琅玕:美玉。

掣:拉住。

【注释】

①节:句读。

②维:是。

③具:见。

④师尹:官名。周制:太师为三公,太宰为上卿,司徒、司马、司空为下大夫,各有其职,而师尹为士。

⑤长竿三百丈:谓竿长如山岳,故称。

【赏析】

此诗写画,却无一字道到画中的竹,只就画外之景写起。首二句先写竹石之高洁。云根、雪骨是说竹之根在云端,骨如冰雪。谁种?安得?是说这高洁的竹子不是别人栽种的,而是自己生长出来的。“琅玕”两句是写竹之挺拔奇伟。“绿乍成”,是说竹叶初生时嫩绿的颜色。“乍”,刚刚,新近的意思。“谁种琅玕绿乍成”,是说这刚生出来的嫩绿色,是谁培植的?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它像琅玕一样晶莹美丽,刚刚长成。“安得长竿三百丈,为君横海掣飞鲸。”是说有了这样的一根长竿,就能帮助君王平定天下,就像古人所说的“长竿一丈,可钓东海;三尺,可钓南海”(《淮南子·览冥训》)。这是诗人的理想,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

从艺术手法上看,这首诗运用拟人化手法,把竹石写得人格化了。竹石有情,它们对国家忠诚,希望国家强大安定,所以作者才要为它们建功立业。这样写,使竹石具有了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