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寡妇吞声哭,子死城隈夫海澳。坐叹林间鸠借巢,行羡泽中蜗带屋。
早知为善亦难为,不若从军事鼓鼙。血尽犹随波上下,骨灰得与燕差池。
君不见田横岛上五百士,一朝刎颈魂同萃。又不见勾践陈前三千人,慷慨同归目不瞑。
别离骨肉去乡土,奄奄待尽死为伍。独编一种空桑民,见天不与天同普。

【注释】

哀哀:悲伤。子死:儿子死了。城隈:城边,指国都附近。夫海澳:丈夫在海边居住。坐叹:坐着叹息。林间鸠:即“鸠妇”。林间雌鸠与雄鸠相配,交尾时雌鸟发出哀鸣。借巢:即“巢居”。蜗带屋:即“螺蛳壳中”,蜗牛或螺蛳的壳内。鼓鼙(pí):战鼓和号角。血尽:鲜血耗尽。燕差池:燕子飞得不整齐,比喻死者魂魄飘荡不定。田横:西汉初年齐王田荣的儿子田横,后因反对刘邦称帝自立为王而自杀。陈三: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伍员,字子胥,曾劝吴王夫差杀越王勾践。刎颈:刎颈之交。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诗人一生坎坷,屡遭变故,但他始终坚持正义,为国为民请命。诗中表现了他对黑暗现实的愤慨,以及他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刚毅性格。

首联:“哀哀寡妇吞声哭,子死城隈夫海澳。”

这两句是说,一个可怜的寡妇,正在默默地流泪,她的儿子已经死在城边,她的丈夫也在海边死去。这里用典,以“城隈”指代国都,以“海澳”指代海滨。诗人用“哀哀”两字形容其悲痛的心情,用“吞声”二字写其不敢出声的悲苦。

颔联:“坐叹林间鸠借巢,行羡泽中蜗带屋。”

这两句是说,坐在树荫下叹息,看着那些在树枝上筑巢的鸠鸟;羡慕在水泽中生活的蜗牛和螺蛳,它们能够带着屋子在水中生活。这里的“坐叹”和“羡泽中蜗”都是用典。“林间鸠”和“行羡泽中蜗牛”分别指代“林间鸠妇”和“泽中蜗牛”,都是借喻自己的境遇。

颈联:“早知为善亦难为,不若从军事鼓鼙。”

这两句是说,早知道做善事也是困难的,还不如去当兵作战,用战鼓和号角来壮胆。这里的“鼓鼙”也是用典,用“鼓鼙”指代战斗。

尾联:“血尽犹随波上下,骨灰得与燕差池。”

这两句是说,鲜血虽然流尽了,但仍然跟着流水上下漂浮;即使是灰烬,也可以随着风四处飘散。这里的“燕差池”也是用典,用“燕差池”指代飘零不定。

末联:“君不见田横岛上五百士,一朝刎颈魂同萃。又不见勾践陈前三千人,慷慨同归目不瞑。”

这两句是说,你没有看见田横岛上的五百勇士,他们一同刎颈而死,他们的魂魄都凝聚在一起;也没有看见勾践的三千士兵,他们一起回到越国,他们的眼中再也没有泪水。这里的“田横岛”、“田横”指代田横及其部下;“勾践”指代勾践及其军队。

【译文】

哀哀地哭着寡妇,我的儿子死在城边,丈夫死在海边。坐在树下叹气,看着那些在树上筑巢的雌鸠;羡慕水泽里的大蜗牛和小螺蛳,它们可以带着屋子在水中生活。早知道做好事也很艰难,不如去做打仗的事,用战鼓和战号来壮胆。鲜血虽然流尽了,但仍然跟着流水上下漂浮;即使是灰烬,也可以随着风四处飘散。你没有看见田横岛上的五百勇士,他们一同刎颈而死,他们的魂魄都凝聚在一起。也没有看见勾践的军队三千人,他们一起回到越国,他们的眼中再也没有泪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