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称雄镇,提封自昔时。
当关元重地,赐履尽南陲。
往事惟衰草,颓垣有断碑。
游人多感慨,指点日西移。
穆陵关二首
海岱称雄镇,提封自昔时。
当关元重地,赐履尽南陲。
往事惟衰草,颓垣有断碑。
游人多感慨,指点日西移。
注释:
穆陵关:指穆陵关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西北的山海关。
海岱:指山东、河南一带。
提封:版图或疆土。
元:同“原”。
赐履:帝王御赐鞋履。
南陲:南部边界地区。
衰草:衰败的草丛,这里代指战争后满目疮痍的景象。
颓垣:倒塌的墙垣,这里指战火后的废墟。
断碑:残破的石碑,这里指战争留下的遗迹。
感慨:感到惋惜和痛心。
指点:指指点点,形容人们对此遗址的议论纷纷。
赏析:
这首诗以穆陵关为背景,通过对历史沧桑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英雄人物以及历史的深深感慨。
首句“海岱称雄镇”,以地理名词“海岱”开篇,暗示了国家的辽阔与繁荣;同时,“称雄镇”也暗含着历史上的辉煌。这里的“雄镇”既是指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也是对历史功绩的赞誉。
第二句“提封自昔时”,则转入对历史变迁的回顾。这里的“提封”指的是领土范围,而“自昔时”则表明这一切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了。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世事的变化。
第三句“当关元重地”,进一步强调了穆陵关的重要性。作为军事要冲,它见证了无数的战争和变迁。这里的“元重地”不仅指其战略地位,也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沧桑。
诗人转向对穆陵关周边景观的描写。“赐履尽南陲”,这里的“赐履”可以理解为皇帝赐予士兵的鞋履,而“南陲”则指南方边疆。这两句诗通过描述战争的影响和战后荒凉的景象,展现了历史的残酷和无情。
最后两句“往事惟衰草”,“颓垣有断碑”,则是对过去的回顾与反思。这里的“衰草”和“颓垣”都是对战争遗留下来的遗迹的象征,而“断碑”则代表着历史的断层和遗憾。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历史的画面,让人不禁感到深深的哀愁和惋惜。
结尾处,诗人用“指点日西移”来形容人们对于这一遗址的议论纷纷。这一句既表现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关注和思考,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穆陵关的历史变迁,以及对过去英雄人物的回忆和感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地理、历史和文化元素,使诗歌具有了深厚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