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追昔日,观国早为宾。
廿载称牛马,何时问鬼神。
世多轻傲吏,吾自佩先民。
却喜归三径,花间任葛巾。

【注释】

答:作诗回答。

陈子东:即陈恭尹,字子昂,南海人,明末诗人。《广东通志》称其“才识宏远,为乡里所推服”。

牛马:比喻受奴役或供驱使的人。

轻傲吏:指那些看不起人民的官吏。

吾自佩先民:我自比古人之贤。

三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酒辄设,得钱率沽。遇客至,则出酒肉;日暮,撤去复饮。”后用“三径”,指隐士的居处。

花间:花下。

【赏析】

此诗写于清顺治初年(1644-1650)前后,作者与陈子东同岁。当时,明朝已经灭亡,而清军入关不久,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诗人以“少年”自称,表达了他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清王朝的蔑视。

一二句说:少年时,我就已经看清了时势,认为国家早已不是我们的了。这里的“国”字暗喻清朝政权。

三四句说:二十年来,我一直被人当作牛马一般地驱使着,什么时候才能问一问鬼神呢?(“牛马”一词,既指自己被统治阶级驱使,也暗喻人民。)

五六句说:社会上有很多看不起人民的官吏,可我却始终以先辈们为榜样。这里的“先辈”是指历史上那些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杰出人物。

七八句说:最使我高兴的是回到了自己的田园,在花木扶疏的花丛中自在地休息,像古代的隐士一样。这里所说的“三径”、“花间”,都是诗人的故居所在。

全诗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