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质依山涧,何心匠石知。
成能非强饰,致用出离奇。
浮处皆为白,行来但诉迟。
金罍堪并列,玉醴总相宜。
注释:
- 瘿木杯(yng mǔ bēi):瘿木制成的杯子。有引(yǐn):即序,序言。
- 劲质依山涧:指质地坚硬的树木依傍在山涧。劲质,指坚硬的质地;依山涧,指生长在山涧。
- 何心匠石知:意谓不需要工匠的巧手来雕琢。何心,即何必;匠石知,即知道匠人的本领。
- 成能非强饰:指事物的成就并非靠装饰而成。成能,指成就;强饰,即强加修饰。
- 致用出离奇:意谓达到使用的效果却出人意料。致用,指达到使用效果;出离奇,指出乎意料之外。
- 浮处皆为白:指漂浮在水中的物体都是白色的。浮处,指漂浮在水中。
- 行来但诉迟:意谓行驶而来只有声音而没有颜色,形容速度慢。
- 金罍(léi)堪并列:指金色的酒器可以并列放置。金罍,即金色的酒杯;堪并列,即可以并列放置。
- 玉醴(lǐ)总相宜:意谓玉制的美酒总是很相配的。玉醴,指玉制的美味饮料。总相宜,即总是很合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巧的结合,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人类智慧的赞美。全诗以瘿木杯、金罍和玉醴为载体,通过对其质地、用途和色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类智慧的赞美之情。
诗的前两句“瘿木杯有引”通过对瘿木杯的描述,引出了主题“劲质依山涧”。瘿木是一种具有独特纹理和色泽的木材,被人们用来制作各种器具。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引”字,暗示了瘿木杯的独特之处和价值所在。
接下来的两句“何心匠石知”则进一步强调了瘿木杯的价值,指出不需要工匠的巧手来雕琢。这里的“何心”意味着不必刻意追求人工雕琢,而是应该欣赏自然赋予的美丽。同时,“知”字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明白自然之美无需人为修饰的道理。
接下来的两句“成能非强饰”和“致用出离奇”则进一步揭示了瘿木杯的内在价值。前者表明事物的成就并非靠装饰而成,而应注重实际功能和使用价值;后者则强调达到使用效果却出人意料,即在不依赖外在装饰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接下来的两句“浮处皆为白”和“行来但诉迟”则分别描绘了瘿木杯在水中漂浮的状态和行驶而来的声音。这里的“白”和“迟”都传达出了一种轻盈、缓慢的感觉,与前面的“浮处”和“行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而且也更加突出了瘿木杯的独特之处。
最后两句“金罍堪并列”和“玉醴总相宜”则是对瘿木杯实用性和美感的进一步强调。前者指出金银制的酒杯可以并列放置,显示出它们之间并不矛盾;后者则强调玉制的饮品总是很相配,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和谐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瘿木杯的描述和对其价值的探讨,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和人类智慧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又充满了诗意。